今天(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雪豹的存在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生态稳定的核心,据估计,约60%的雪豹栖息在中国境内。世界雪豹日,跟我们一起去认识高山“萌”王。
“咕哝”的雪山王者
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常栖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戈壁上
被称为“雪域之王”
来!感受一下它们的“王者之声”
↓↓↓
雪豹的叫声
为什么像小猫一样“萌”?
作为大型猫科动物的雪豹
之所以没能点亮“虎啸山林”的高声技能
是因为它们的上舌骨骨化程度高
其声带与小型猫科动物类似
所以无法像狮、虎、豹等
大型猫科动物那样发出吼声
反而在吸气和呼气时
会像小猫一样发出呼噜声
让它们成了高原上的“嘤嘤怪”
名字里有豹
但却是虎的亲戚
雪豹虽然名字里带“豹”
但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大猫却是虎
现有证据表明
在更新世时的东南亚地区
老虎-雪豹这一分支先出现
而狮子、豹、美洲虎则是在更新世晚期
才逐渐出现并扩散的
应对高原环境
雪豹的“三件套”
也许是要减少食物竞争的压力
雪豹另辟蹊径,避开山林与草原
登上了中亚和中国西部的诸多高原和雪山
那它们又是如何抵御严寒
在高海拔地区生存下来呢?
这就多亏了它们的专属“过冬三件套”
时尚“大氅”
既抗冻又易于伪装
雪豹不是真胖而是毛厚。雪豹拥有豹属动物中最浓密的毛发。一只雪豹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肤上有4000根毛发,冬季腹毛的长度能达到12厘米,浓密蓬松,所以看上去显得胖胖的。厚长的毛发让雪豹在皮肤附近形成了空气层,能够有效隔绝外部寒冷,防止热量散失。
除此之外雪豹的皮毛呈灰白色,有黑色斑点和黑环,在岩石堆中能起到极好的保护色作用,是纯天然的“隐身衣”。每只雪豹身上的斑纹组合,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独特,研究人员正是根据红外相机拍下的花纹来进行雪豹的个体识别。
自带毛茸茸“雪地靴”
雪豹的脚掌宽大且多毛,指缝间也有厚厚的毛,就像穿了雪地靴一样,既保暖,又能很好地在雪地中行走而不会下陷太深、防滑。
超级长尾巴“口罩、围脖”
雪豹的尾巴又大又绒,长度可以达到体长的四分之三,这既是雪豹睡觉时温暖的围脖,可以捂住口鼻防止热量流失;还是飞檐走壁时的平衡利器,特别是在它们快速追赶猎物时。
但也有人认为雪豹的大尾巴是“安抚利器”,每当它们在感到压力或紧张的时候,便会通过咬住自己的尾巴来缓解情绪,寻求安全感,就像人类幼仔咬住安抚奶嘴一样。
从“神秘嘉宾”到镜头“常客”
雪豹的保护之路
作为被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的易危物种
雪豹一度是高冷的“隐士”
五年前想瞅一眼雪豹?
全看运气好不好!
现在可不一样了
“十四五”期间国家超给力
专门加大雪豹保护力度
设立自然保护区
规划生态保护红线
成果显著
如今雪豹简直成了红外相机里的“常客”
今年初
被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
救助的雪豹“凌小蛰”
更一度成为“网红”
引来无数网友在线追更
在大力保护下
国内的雪豹数量不断回升
在青海
雪豹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只
△牧民监测雪豹活动轨迹
相信随着更为完善的保护举措
雪豹种群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世界雪豹日
让我们一起
保护雪原
守护这群可爱的 “大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