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外贸“新三样”保持强劲出口态势。同时,我国对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占比持续提升。这种多元化布局如何帮助我们塑造更稳定和更可持续的开放新生态?
财经评论员杨富江表示,多元化布局是两个新,一个是“新三样”,另外一个是新市场,打造的是对外开放的双轮稳定器。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9.6%,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6.2%。尤其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1.7%。
这种多元化布局,首先是“抗周期”的稳定锚。近几年,传统欧美市场受地缘政治冲突、需求疲软冲击,但“新三样”却借全球绿色转型东风逆势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出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
而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与能源转型期,既是中国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方”,同时也是产业链“协作方”。泰国引入国产品牌建电动车厂,越南承接光伏组件配套,形成“研发在中国、生产在周边、市场在全球”的全产业链分工网络,将外部风险稀释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里。
更深层看,多元化布局是“可持续”的生态升级。不同于传统“卖产品”,“新三样”出口是带着技术标准与绿色方案出海。电池厂商在匈牙利建厂,同步输出储能系统集成经验;光伏企业参与沙特“沙漠光伏计划”,提供从组件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这种“产品+技术+标准”的输出,让中国与伙伴国从“买卖关系”升级为“发展共同体”,既消化国内产能,又拉动当地就业与绿色经济。
当“新三样”激活产业升级动能,“新市场”开拓了发展纵深,中国外贸不再是单点的“规模扩张”,多元化布局构建起“技术引领—市场协同—生态共荣”立体性网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