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指尖绽放“非遗”花 躬身耕耘新乡村

指尖绽放“非遗”花 躬身耕耘新乡村

2025-10-24 21:23:00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魏锋 董佳豪 记者 任荣)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渭北高原黄土地上已见人影晃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北坡子村党支部副书记董芳娥,踩着晨露从玉米地里归来,洗净双手,便在小院的浓荫下铺开绣布——细密的丝线在她宽厚却灵巧的指间上下翻飞,渐渐绽放出牡丹的娇艳、麦穗的饱满。

这双既能挥锄耕种几十亩玉米地,又能飞针走线绣出繁花似锦的巧手,正悄然编织着自己与村庄共同向好的新图景。

拾起针线为日子“添色”

董芳娥小时候就对刺绣感兴趣,最早是跟着奶奶和妈妈学,后来凡是家里人衣服有个破洞,她都会给绣上图案。绣花,能让她忘掉烦心事儿。

董芳娥的人生轨迹深刻烙印着黄土地的坚韧。早年丈夫离世,她用一副柔肩担起赡养双亲、抚育儿女的重担。生活的困顿并未磨灭她对美好的向往,“总得给日子添点亮色”,这朴素的念头成为她对抗艰辛的精神锚点。

穿针、走线、钩挑,手中的绣针上下翻飞……农闲时,她拾起针线,对着图样一点点摸索刺绣技艺。“刚开始只会绣些简单的小花小草,后来越学越上瘾。”董芳娥笑着回忆。

牡丹花瓣的渐变晕色、香包内草药的精准配比、玩偶神态的生动捕捉……无数个深夜灯下的钻研,让她的作品逐渐褪去生涩,既保留了民间艺术的质朴,又焕发出时尚气息。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工艺精湛,浸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匠心,凝聚成充满生命力的乡土艺术。

董芳娥(左一)与驻村工作队寻访民间艺人

传统手艺不该被埋没

“旬邑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诗经》中就有关于豳风刺绣的记载。旬邑刺绣盛行于唐代,从汉代起,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群。旬邑刺绣大都出自普通农家妇女之手,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或邻里之间的互相交流而得以延续的。”咸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李彬彬说,旬邑县大部分妇女都会刺绣,其作品带有浓厚的原生态味道,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两年前,咸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发现了董芳娥的“绝活”:精致悦目的绣品玩偶、色彩艳丽的钻石粘贴画、飞针走线编织出不同样式的靠垫抱枕。

李彬彬敏锐捕捉到这些作品中蕴藏的价值,觉得传统手艺不该被埋没在深巷,要让更多人看到。他开始通过视频记录董芳娥刺绣的过程,并发布在抖音上,吸引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董芳娥的精湛手艺。

“激活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李彬彬从刺绣中找到了灵感,不仅鼓励董芳娥继续潜心创作,还带领队员寻访民间艺人,挖掘彩贴剪纸、刺绣等人才,并通过举办培训班,让老手艺扎根乡土、焕发新生。

董芳娥在农闲时刺绣用来打发时间

绣针串起邻里情

偶然间,李彬彬在抖音上接到西安客商的私信,对方看中了董芳娥的手艺,希望能够绣一幅《金陵十二钗》,工费一万元,两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震惊。

“咱农村人针脚粗,就是自己看看,卖给别人挣这么多钱,怕不行!”董芳娥有些犹豫。李彬彬为其加油鼓劲,帮助她树立信心。

董芳娥在一年中忙里偷闲,飞针走线精心完成了作品。当一万元拿在手里的时候,她的喜悦之情在眉梢间久久不能散去,“粗手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红钞票!

一花引动百花香,绣针串起邻里情。零散的订单让董芳娥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她将目光投向了村里的姐妹。农闲午后,她的农家小院变成了“传习所”。

“这里针脚要藏住线头”“配色再大胆些才鲜活!”“花蕊的线要分得细一点”……她倾囊相授,将针法拆解、经验共享。大家原本围坐在麻将桌旁的时光,如今浸润在丝线穿梭的韵律与完成作品的欢笑声中。

董芳娥制作的刺绣作品

一针一线绣出自信

“学刺绣,手里有活,心里有光,我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繁忙的日子里也有了乐子。”村民李婶感触尤深。在董芳娥的带动下,咸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定期组织刺绣、剪纸、手工艺品培训,让身边的“技能达人”给大家传经送宝,丰富妇女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董芳娥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经验升华为乡村治理的智慧。她积极在村内倡导践行“农忙抓生产,农闲练手艺”的新风,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投身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集体设施建设等乡村治理活动中。

谁家婆媳生了嫌隙,她总是主动上门边唠家常边化解矛盾;村民因土地边界起纠纷,她便联合驻村工作队员全面了解事实,反复上门耐心调解,最终圆满解决。“矛盾调解就像拆解绣错的线,急不得,得一针一线慢慢理,最终把问题解决好。”董芳娥说。

与此同时,她积极协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村容村貌治理,带领妇女集中对村主干道、广场、绿地等公共区域的野草杂物进行清理,号召村民美化房前屋后,营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田埂上的劳动者、非遗传承者、乡风引领者——董芳娥的身上浓缩了新时代乡村女性的多重光芒,她也成为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柔韧而持久的生命力。

(编辑:李溢涵)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