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王志波 记者 舒悦峰)十月的洋县溢水镇,秋阳漫过田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火龙果大棚里却暖意融融。翠绿藤蔓沿着支架攀爬,颗颗饱满的火龙果如红灯笼般垂挂枝头,游客手提果篮穿梭采摘,指尖轻捻果皮的脆响、满载而归的笑声,与包装车间里分拣打包的流水线声交织,勾勒出一幅热闹的丰收图景。
这片“红火”背后,藏着汉中濠心康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扎根乡村的发展“密码”——规范经营与诚信底色。作为当地引进的现代农业项目,企业从落地起便将“合规”二字刻进发展脉络。公司董事长李康常说:“咱们能把火龙果产业做起来、做红火,离不开规范经营的底气,更离不开税务部门给的‘定心丸’。”作为当地引进的现代农业项目,企业刚落地时,面对土地流转费抵扣、农资采购进项税核算等财务难题犯了难,“那时候我们连涉农税收政策都没摸透,是税务部门上门辅导帮我们理清了思路——哪些支出能抵扣、哪些收入可免税,一条条讲得明明白白,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建台账、留票据。”如今,财务室里按税种分类归档的申报表、发票整齐码放,土地流转费支付凭证与农资采购票据一一对应,这些规范的账目不仅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更成了享受政策红利的“通行证”。
“咱们的果子能打开市场,靠的不只是口感,更是诚信经营的底气。”公司董事长李康拿起一份装订整齐的财务报表笑着说。清晰的经营数据与规范的纳税记录,不仅让企业在对接商超时,凭纳税信用报告就省去了很多麻烦,更成了申请银行信贷的“硬通货”。去年,企业凭借连续三年的A级纳税信用等级,顺利拿到一笔低息贷款,一口气新增3个标准化大棚。而每年精准享受的涉农扶持政策,也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品种改良,今年推出的“蜜宝”品种,因汁水甘甜、果肉细腻,刚上市就成了游客采摘的“爆款”,单果售价较普通品种高出3元仍供不应求。

如今,溢水镇的火龙果大棚已成为洋县乡村产业的亮眼名片。规范的经营模式不仅让企业走得稳、走得远,更潜移默化中带动了当地产业生态提升,“合规”“诚信”也渐渐成为共识。这份共识,正像大棚里的阳光一样,穿透枝叶洒在果实上,也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