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时节的三秦大地,丰收的画卷在田野间铺展。三秦都市报策划推出《他们是乡村新“媒”人》系列报道,看这群“新农人”如何搭建“云”上桥梁,把“网络流量”变成“兴村能量”,让丰收的果实变成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10月22日,咸阳兴平市丰仪镇祖坡村的田间,20多位农民正忙着抢收钢葱。“大家瞧我身后这些葱,连着下了几天雨,再泡两天就烂根了,不赶紧收今年可能就白忙活了。今天我们不带货,要是有客商刷到直播想收购,欢迎来现场看看。”正在田间直播的,是咸阳兴平市丰仪镇水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卫国。

对李卫国来说,这场为滞销钢葱紧急“喊单”的直播早已不新鲜。从最初面对镜头的紧张试播,到现在每场能稳定成交数百单,他不仅靠直播帮村民卖掉了滞销农产品,更用真金白银的收益鼓了村民们的腰包。
村支书直播带货,会不会有顾虑?“刚开始不知道对着镜头说啥。现在村民见了我,都会主动拉着我看地里的收成,想让我帮忙推广。”李卫国说。



2023年5月,在村里年轻人的建议下,李卫国试着拍起政策宣传短视频,同年7月10日正式开启直播。起初直播主要宣传防电诈等政策,一场苹果带货直播成了转折点。“第一次带货心里没谱,原计划播半小时,没想到村民热情特别高,最后播了快两小时。”李卫国回忆道。2024年春节期间,账号粉丝量涨到6万,这让他看到了直播助农的大潜力。
2024年6月,直播团队彻底转型,专门聚焦本地农产品销售。10月22日记者采访时,直播间里的李卫国正拿着水果热情介绍:“这是阳丰脆柿子,吃着跟水果似的,嘎嘣脆、水分足、口感好。这几年兴平脆柿子种了不少,附近还有几十亩果园,柿子品质都特别好。”他当场咬了一口,对着镜头展示:“大家看,就是这个口感,纯甜,一点涩味都没有。喜欢吃的话,来书记直播间看看,欢迎大家!”
不少人好奇书记直播间农产品价格怎么定,李卫国表示,他的收购价一直比周边收购商高0.3元/斤。就拿蒜苗来说,一亩地能产2000多斤,单这一项就能让村民每亩多赚600多元。去年帮村民卖滞销菠菜时,即便按0.8元/斤收购、平价卖出,他也坚持自己承担所有损耗,不让村民吃亏。“只要能保障群众利益,我们少赚点甚至不赚都没关系。”他说。
直播路上难题不少,农产品运输损耗大、物流成本高、平台流量不稳定等问题接踵而来。对此,李卫国制定了“全额退款”规则,靠诚信赢得信任;遇到雨水多导致红薯品质下降,他就主动调整选品,优先推品质达标的产品。“村书记这个身份就是最好的保障,我们得对村民负责。”
如今,直播带货不仅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还为村集体经济添了力。团队会把销售额的2%上缴村集体,每半年结算一次,至今已为村集体增收上万元。
三秦都市报记者 石喻涵 程霜 马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