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娇莉 见习记者 张桢璐)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尊老敬老的这一天,老年健康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如今我国银龄群体正面临多重困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亿,占总人口的22.0%,其中空巢老人已突破1亿,约5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迫切,但养老机构床位配比不足且空床率高,医养结合服务覆盖有限。数字鸿沟问题突出,老人就医挂号、出行购票等受困于线上操作,部分适老化改造流于表面。而作为老年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口腔健康不仅关乎营养摄入与疾病预防,更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尊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号召,通过构建系统化服务体系、开展特色公益活动、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等举措,为老年群体筑起口腔健康“防护墙”,让健康与尊严伴随长者安享晚年。

一站式服务破解老年就诊难题
“我们医院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给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比如牙体的疾病,修复的疾病,牙周的疾病或者需要拔除残根残冠,都可以在科室一站式处理。”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主任陈诚向记者介绍。针对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的特点,科室会在诊疗前对老年人进行全身风险评估,做好风险预判,让口腔疾病治疗更安全。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单独就诊以及对智能技术使用困难问题,医院还组建了陪诊员团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挂号、检查、治疗、护理及后续指导服务。“从患者进入诊室到治疗结束,再到后续跟踪,我们实行全周期管理。”陈诚补充道,科室会为老年人开展全科口腔检查,制定2-3个不同的诊疗计划,比如常规简单修复方案或复杂治疗方案,方便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无须在多个科室间奔波。

公益延伸周期性义诊,优质资源下沉社区百姓
除了院内服务,西安交大口腔医院还将优质口腔诊疗资源下沉至社区,打造“精益口腔 口腔科普配送”科普体系,两年多开展义诊1000余场,开展“银龄口腔高校公益行”活动,为学校离退休职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修复科副主任胡波介绍,自2025年5月起进入高校,“银龄口腔高校公益行”活动目前已覆盖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七所高校。
“活动的核心目的是把医院优质的口腔诊疗资源带到高校社区,既给离退休老职工送去温情关怀,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胡波说,活动中会为老职工检查口腔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还会为有治疗需求的老年人开通绿色就诊通道,通过“诊疗+科普+绿色通道”的组合服务,让高校离退休老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口腔服务,切实打通了老年口腔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特需问题上门,精准服务行动不便老人
口腔特诊特需科主任孙俊毅表示,日常诊疗中发现,多数65岁以上老年人不仅有基础疾病,口腔疾病也更为复杂,常需多学科协作。依托医院完善的条件,团队以专家和高年资医生为核心,确保老年人就诊无需转科,常规检查在同一楼层即可完成,收费、取药环节还有陪诊导诊服务,大幅简化就诊流程。
“针对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特殊患者,去年我们还推出了面向全社会的上门诊疗服务。”孙俊毅说,口腔溃疡处理、简单牙齿充填、口腔护理等项目,诊疗团队均可上门完成,目前已服务近百名患者,获得一致认可。他同时提到,上门诊疗采取预约制,医护团队会提前通过电话了解老年人的口腔及身体状况,以便充分准备药品和设备,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


构建老年友善医院,多维发力构建老年友善服务模式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全国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西安交大口腔医院以此为指引,从五大维度系统构建适老服务体系:在综合科基础上设立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整合多学科资源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通过社区讲座、院内宣教、线上视频等形式开展口腔科普,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为老年患者建立健康追踪档案,实施定期随访与动态监测;升级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清晰标识等硬件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推行“耐心解释、重复确认、鼓励提问”的服务模式,传递医疗温度。

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提出“8020计划”,即80岁老人应至少保留20颗功能牙,但目前多数老年人因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等问题难以达标。口腔健康的缺失,不仅影响老年人的饮食与健康,更在无形中削弱了他们享受生活、融入社会的底气与尊严。西安交大口腔医院的探索,恰是对老年健康需求的精准回应——从一站式诊疗打破科室壁垒,到上门诊疗化解行动难题,从公益义诊下沉社区高校,到“精益口腔”科普体系建设,目的是构建多维服务老年友善体系,这些举措不仅修复着老年人的口腔功能,更在重塑他们对晚年生活的信心。
未来,当更多医疗机构能像西安交大口腔医院这样,将专业医疗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把适老服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让“8020”的健康愿景照进现实,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带着健康的口腔、体面的笑容,拥抱有品质、有温度的银龄生活,这亦是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守护民生福祉的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