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姜娟 记者 姬娜)“现在办事真是方便又快捷,这么快就把安心菜园的用水问题解决了!”10月下旬,宁陕县城关镇东河社区搬迁安置点居民李先生高兴地说。
此前,该安置点群众反映,统一规划的“安心菜园”周边缺乏灌溉设施,影响种菜。东河社区党委第一时间联系县农林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现场勘察、共商对策,迅速组织施工,铺设自来水管道为菜园供水,切实解决了群众“菜篮子”背后的用水难题。
近年来,宁陕县城关镇东河社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服务联动、资源联享、治理联管,以解决身边“关键小事”为切入点,推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这一场景,正是宁陕县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的生动缩影。

铸强“红色引擎”,夯实“和谐社区”之基
东河社区地处秦岭腹地,下辖9个居民小组和1个大型安置小区,共1975户5738人。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社区面临管辖范围广、人口结构多元、利益诉求复杂等治理难题。
社区党委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党建深度融入民生服务全过程,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通过优化组织设置,针对安置小区、流动人口等治理难点,及时调整或新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服务精准覆盖。
为解决搬迁群众和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社区党委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安康市首个大型搬迁社区“家门口”零工驿站。通过党员带头对接企业、组织技能培训,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帮助2200人次实现就业,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有效防范了因失业引发的返贫和矛盾风险。

同时,社区持续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连续五届开展“敬孝之星”评选,打造“孝义食堂”“敬孝之星”等文明品牌,以家风带民风、民风促社风。落实“社区10件实事”机制,2023年以来完成环境整治、设施改善等民生实事30件,整治乱搭乱建等问题309个,提前介入化解邻里纠纷200余起,真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激活“红色细胞”,筑牢“平安社区”之盾
社区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构建矛盾风险化解的前沿防线。深化落实“连心”工程、“321”基层治理模式、“两个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及“五同”工作机制,整合16个联建单位、321名在职党员、93名连心帮扶干部资源,联动78名网格员,形成党组织引领、多元协同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建立“四级走访体系”,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定期走访群众:重点群体每周访、502户搬迁户每月访、320余名流动人口每季度访、一般人群每半年访。今年以来,开展矛盾隐患排查240余次,主动发现邻里纠纷、政策疑问等风险点300余个,做到“未诉先办、底数清晰”。
建立“分类施策、就地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法律明白人”等作用,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8起,攻坚信访积案20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0个,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平安根基在基层不断筑牢。

汇聚“红色动能”,破解“发展社区”之难
社区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重点项目推进和产业振兴中防范风险、惠及群众。在秦岭乡村绿道、市域道路、城市运动中心等10余个重点项目征地过程中,社区党组织积极协调群众与项目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280起,实现“零信访”,有效平衡了建设效率与群众利益。
同时,社区盘活闲置资源,牵头整合500亩闲置土地,建设旱坝大田园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区,建立“合作社+社区+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土地流转、用工、收益分配等问题提前协商,打造“农业种植+农耕体验+观光旅游+儿童娱乐”多元发展模式,填补了县城周边农文旅融合空白,将发展潜在纠纷化解在萌芽。
积极培育新兴业态,落实“六百工程”政策,鼓励党员带头创业。目前,社区已发展民宿、农家乐18家,培育乡村主播32名,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持续释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