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李杨)“近期天气断崖式降温,管线安全至关重要,我们不能有半点松懈!”近日,长庆油田采油一厂王南作业区管道长崔延庆正带领员工蔡志明查看王十六转至王窑集中处理站输油管道管桥,认真排查防腐层破损、支架松动隐患,仔细核对压力监测数据,及时消除冻堵风险,全力以赴确保管线安全。这是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从严落实管护职责,着力抓好管线隐患治理,全链条、全时段护航油田生产经营秩序稳定的一个缩影。

长庆油田采油一厂现有油气输送管道7802条、总长近8000公里,广泛分布于安塞、志丹等区域,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加之10月以来气温骤降、持续降雨导致地质灾害风险攀升,给管道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对此,长庆油田采油一厂立足生产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管道地质灾害排查治理的通知》,系统推进管道沿线隐患排查与治理,建立健全管道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通过严格隐患分级分类治理、织密现场巡检网络、提升协同应急能力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筑牢管道安全运行坚实屏障。
构建排查治理“责任闭环”是确保管道安全的关键所在,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上下积极响应,强化责任落实,分级分类精准管理。高桥作业区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层层压实”机制,以1名主管领导及5名管道长为直接责任人,组织15名技术骨干、32名巡检人员组成6支联合排查小组。小组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漏隐患”原则,对辖区16条集油管道、102条出油管道、40多处阀室、80多个标识桩等附属设施逐点、逐项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排查过程中,对发现的5类问题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7-15个工作日的完成时限,完成率达到100%,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建立隐患处置“快速通道”以提升管道巡护的精准性与有效性,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严控管理过程,根据所辖管道的输送介质类别、管道压力等级、周边环境敏感程度,实施分级分类管护策略,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巡护方案。该厂王南作业区在巡护重点上,聚焦沿沟谷、斜坡、黄土塬边、采空区及河道的管道,以及1处有历史失效记录的高风险管道,加密巡护频次。对上述重点管段实施每日至少1次徒步巡检,并搭配无人机对管道中心线两侧2公里范围开展高空巡查。同时在采空区、黄土塬边等极险段额外布设8处风险观察点,确保及时发现管道周边地形变化、管堤冲刷、覆土流失等异常情况,实现重点区域隐患识别率100%。吴堡作业区各级管道长每日对巡检人员提交的巡护记录进行严格审核,核实巡护真实性与完整性,坚决杜绝漏巡、虚巡等违规行为,确保巡护工作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