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正文

百名“三秦学生记者”奇趣物理界探秘:在行走的课堂里触摸“科学心跳”

2025年10月30日 16:43:02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陈飞波 郭子荻)10月3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鄠邑区实验小学的百名“三秦学生记者”走出校园,将自然科学课堂“搬”进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奇趣物理界科学馆。在这场以科技为主题的“行走的课堂”中,学生们通过沉浸式探索与亲手实践,感受生态之美,解码科技奥秘,点燃了心中的科学梦想。

活动伊始,奇趣物理界科学馆展厅内,一系列声光电磁交互设备成为学生们理解物理学发展历程的窗口。在声学实验区,共振现象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指导老师通过频率调节让物体产生剧烈振动,甚至模拟了声波武器的基本原理。一组组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是严谨的物理规律在发挥作用。“三秦学生记者”葛恬如在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后感慨道:“原来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我以前都不知道振动的频率能影响声音的音调。”

在摆满各种工具的实验台前,记者看到了简易的“锡纸留声机”。它的结构十分简单:一个纸杯做共鸣腔,杯底插着一根刻针作为“唱针”,而“唱片”则是一大张平铺在硬纸板上的锡纸。

指导老师将一组学生分为操作员和实验员,实验员对着纸杯口大声、清晰地说话;操作员小心翼翼地匀速移动垫着锡纸的硬纸板,让“唱针”在锡纸表面划出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痕迹。这短短几秒钟里,声音的振动通过纸杯传导至唱针,被永久地“刻录”在柔软的锡箔上。随后,操作员将硬纸板轻轻移回起始位置,再次以相同速度推动纸板。当那根细小的刻针重新划过刚才的刻痕时,纸杯口清晰地传出一阵微弱的回音。

“科学十谜题”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天上的云是怎么来的呢?”随着问题提出,液氮制造的云雾缓缓升腾,模拟出地球水循环的壮观景象。学生们围在实验台前,目不转睛地观察水的三相变化,见证自然界气象现象在实验室中的完美重现。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云的形成过程,”四年级二班的“三秦学生记者”崔修然兴奋地说,“以前在课本上读到水循环总觉得很抽象,现在一切都变得具体而生动。”

最令人难忘的当属“莱顿瓶手作”环节。“三秦学生记者”们亲手复刻这一人类最早的蓄电池,在成功放电的瞬间,手拉手围成一圈,共同感受微电流穿过身体的独特震颤。当莱顿瓶蓄积的电荷通过人体形成回路时,围成圆圈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紧张又期待的表情洋溢在脸上。

在这场行走的课堂中,西安外国语大学鄠邑区实验小学的“三秦学生记者”们在亲身参与和观察中,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与乐趣。

【编辑:李嘉诚(见习)】 【责编:舒悦峰】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