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赵明)截至10月下旬,咸阳市秋粮收获已过八成,秋播工作稳步推进,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下沉一线指导,精准服务到田。市县两级农技人员全员下沉,分组包抓、包村联户,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咸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成立3个小麦抗湿播种技术宣传小分队,出动技术人员50余人次,开展分县包抓和巡回指导。彬州市组建4个技术指导专项小组,实行“分时施策、精准服务”;永寿县建立包镇联村机制,45名农技干部结对联系171户种植大户,“一对一”解决生产难题;长武县、旬邑县在晴雨间歇迅速组织抢收抢种,指导农户分类施策,优先抢收倒伏、穗腐病田块,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武功县配合保险公司开展受灾田块测产与理赔;永寿县公布履带收割机、烘干塔等服务信息,多措并举保障农户收益,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创新宣传引导,提升技术覆盖率。坚持“线上线下结合、传统现代互补”的宣传策略,扩大抗湿播种技术覆盖面。咸阳市农技站举办全市秋播技术培训会,市县联合进镇入村举办抗湿应变晚播培训班2期,印制《咸阳市2025年小麦抗湿应变播种技术指导意见》等宣传彩页1.5万份,制作抗湿应变电视节目1期,抢收抢种短视频4期;兴平市多平台推送农技推广信息;礼泉县发布抗湿播种技术要点,发布预警信息与技术措施;武功县印发抢收抢种技术要点宣传页,确保技术信息入户到人;彬州市利用阴雨“空窗期”开设“田间课堂”;永寿县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开展秋播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户应对连阴雨天气的能力。据统计,“三秋”以来,市县两级农技部门共印发技术指导意见20份,下派技术指导组40余支、累计出动技术人员300余人次,举办抗湿播种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群众1000人次,散发技术资料8.5万余份,制作电视节目7期、短视频等30条,点击量20多万次。
聚焦关键技术,推动科学播种。咸阳市围绕“两定一提、五补一促”抗湿播种技术路线,指导农户以墒情定播期、以播期定播量,着力提高播种质量。研究制定《咸阳市2025年小麦抗湿应变播种技术指导意见》《小麦、油菜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咸阳市北部旱地小麦田弱苗转壮田间管理技术意见》。通过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以质补晚、以技补晚,一促到底,落实精细整地、浅播晚播、增加播量等应变措施。积极推广小麦宽幅沟播、药剂拌种、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全面提升秋播科技含量。持续推进小麦、玉米试验田播种与数据采集,为品种筛选与技术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雨停天放晴,秋播正当时。农技系统通过系统化备耕、立体化宣传、精准化指导和科技化支撑,构建了“责任清晰、保障有力、宣传到位、服务到田”的秋播工作体系,有效应对秋淋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夏粮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