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全运会|在大湾区,感知交通联通的强劲脉动

全运会|在大湾区,感知交通联通的强劲脉动

新华社 2025-11-05 19:22:21
分享到: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启幕。近年来,大湾区以交通联通推动民生相通、生态联通书写绿美画卷、科技创新联通铸就共赢格局、文化联通凝聚文脉共识。依托蓬勃的协同活力与包容并蓄的人文之势,大湾区正向世界生动铺展一幅“通”中见智慧、“联”中显温度的城市群宏伟画卷。   《在大湾区》栏目将聚焦粤港澳深度融合图景,带你聆听这片热土上日益澎湃的融合新声。

清晨7:00|跨境赛事,通关“零接触”

↑在2025深港马拉松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中,男子组参赛运动员从起点出发(2025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晨曦初露,深圳湾畔微风轻拂。早晨7点30分,伴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马拉松运动员们跃然而出。在深港两地联合承办的测试赛上,运动员们正体验一项前所未有的便利———“人脸识别+手环定位+计时计分”,实现人、车、物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

↑在2025深港马拉松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中,运动员经过深圳湾大桥(2025年2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从深圳跑到香港,全程无接触通关,速度非常快。”男子组冠军赵朝传赛后说。制度联通让赛事更高效,也让大湾区的“软联通”加速升级。

↑在2025深港马拉松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中,运动员在女子组比赛中(2025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赛事的背后,是湾区规则、标准、管理体系的逐步衔接。截至目前,粤港澳三地已联合公布262项“湾区标准”,交通、生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全面覆盖。

赛场内外,速度与协同正在同频共振。

上午10:00|一桥飞架三地

港珠澳大桥上,晨光洒在车流之上。

↑港珠澳大桥。新华社记者陈晔华 摄

澳门居民陈先生驾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几乎每个周末,陈先生都要到珠海横琴网球中心和朋友打上一场网球。

“非常方便,我从澳门开车通过横琴口岸,半小时就到了网球中心。这里的场地很好,一早和珠海的球友们打一两个小时,然后去吃个茶餐厅再返回澳门。”陈先生说。

↑港珠澳大桥。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自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大大缩短,旅客经“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道,30秒内即可完成通关。

↑港珠澳大桥桥头。新华社发

2025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8.9%,刷新口岸自开通以来一年内客流破千万人次的最快纪录。这座“世纪工程”,让跨海不再遥远,也让三地的生活和梦想更加紧密地相连。

中午12:00|出发在香港,午餐在深圳

正午的阳光透过列车车窗,列车缓缓驶入福田口岸站。

↑旅客在香港西九龙站出行(2025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中午时分,许多香港市民乘高铁陆续抵达深圳,只为享用一顿热气腾腾的粤菜午餐——豆腐花、虾饺、烧鹅。饭后再逛场展览、看场演唱会,也是午后行程的一部分。

↑在深圳福田站地铁闸机出口,用户持深港互通行卡准备刷卡(2023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香港游客进入西九龙站,准备乘高铁前往内地(2023年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丰 摄

大湾区地铁、城际铁路、高铁网络还在不断加密。自2025年7月1日起,香港高铁的5条线路将新增停靠7个站点,连接内地的站点增至96个。

↑深圳东门商圈人头攒动(2023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丰 摄

此外,从广州琶洲出发,30分钟可达佛山、东莞,60分钟抵达深圳、惠州,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

下午5:00|内地蔬菜发往口岸 当日摆上香港货架

天刚亮,广东肇庆怀集的蔬菜基地已是一派繁忙。李大姐和工友们在翠绿的瓜田间穿梭,伴随“咔嚓”声,笔直的丝瓜被摘下、装筐、分选,再装进保鲜箱。

上午11时,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从肇庆出发,经东莞集散加工后,下午5点驶往深圳文锦渡口岸。入夜时分,这批丝瓜就会抵达香港批发市场和商超,整齐摆上货架。

“我们在东莞的保鲜冷库有5000多平方米,蔬菜加工后直销香港。”广东全农农业有限公司袁兆飞说,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他们不断改进品种与工艺,让更多“湾区味道”跨海到港。

一条运输线,串起粤港的清晨与夜晚,也串起大湾区城市“舌尖上的联通”。

傍晚7:00|灯火连成线,湾区同脉动

夜幕降临,珠江口畔灯火璀璨。伶仃洋上,大桥横跨如虹;地铁与城际铁路疾驰于城间,穿梭的是大湾区人民的日常往来。高速公路在光影中延展,如同一条条奔腾的动脉,将大湾区各个城市紧紧相连。

↑夕阳下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塔(2023年11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夕阳下的高栏港大桥(左侧双主塔)和黄茅海大桥(右侧三主塔)(2024年12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广州东环城际列车行驶在白沙特大桥上(2025年9月29日摄,中铁二十五局供图)。

在大湾区,交通联通的强劲脉动交织成一张巨大的联通之网。它不仅是交通的网络,更是经济、规则、文化的共鸣脉络。桥与桥相连,城与城相融,人心与梦想在这片土地上共振——大湾区正以光的速度,奔向更加紧密的未来。

↑沐浴在落日余晖里的南中高速新隆互通(2024年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南中高速横跨广州、中山两市,南通珠海、西进江门、东达深圳,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东西南北大通道。通车后从广州南沙15分钟可至中山城区,20分钟可达深圳宝安。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车辆行驶在深中通道上(2024年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结语|奔赴同一个方向

↑中国南方航空首架十五运会主题彩绘飞机“活力湾区号”首航(2025年9月19日摄)。新华社发

当全运会的脚步临近,大湾区交通联通的强劲脉动,也正以更快的节奏、更大的舞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速度,描摹出三地携手共进的宏阔图景!

(编辑:吕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