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二日,在陕西美好家园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苹果分选线高效运转,对苹果进行精准分级。
本报记者 吴莎莎文/图
深秋的渭北高原,白水县美好家园苹果种植基地的千亩果园里,最后一车苹果运往冷链仓库。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为果树做越冬前的最后准备。
11月2日,陕西美好家园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田龙站在地头,望着井然有序的采收现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些年努力探索,朝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3年,张田龙放弃外地的高薪工作,带着积蓄回到家乡白水县,开始种苹果。张田龙给自己制定了发展计划,从最初的建园种树,到现在的三产融合,一步步发展壮大。不仅如此,张田龙还牵头成立了陕西美好家园现代农业联合体,创新性地以农技协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核心、合作社为基础、公司为主体,发展苹果产业。
行走在这片矮砧密植苹果园中,可以看见智能监测设备和滴灌设备,果树上方则是一排排防雹网。张田龙介绍:“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把质量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通过水肥一体化、数字果园管理等技术,让每一棵果树都成为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植’的根本性转变。”
“以前果子熟了,得等别人来收,价格人家说了算。”张田龙一边回忆一边从枝头摘下一个果子说,“像这样的果子,根本卖不上价。但是通过深加工,鲜果可以变成脆片、果汁、果醋,附加值提高了3倍至5倍。”
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分选线嗡嗡作响。一颗颗苹果排着队经过“光电眼”,按大小、糖度、内部瑕疵被精准分拣为不同等级。工人们熟练地打包、装箱,通过冷链将苹果发往全国各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我们农业领域来说,就是要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张田龙说,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近年来,公司在苹果新特品种种苗繁育与推广、科学种植等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累计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直接带动周边5万多亩果园实现科学化发展。公司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农民都能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张田龙说。在他的带领下,联合体正在探索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收益,还能分享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增值收益。“如今,我们有1200多亩核心示范区,直接带动2000多户乡亲科学种果,再加上冷链物流和休闲农业,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联合体年产值突破1亿元。”张田龙介绍。
最让张田龙感到欣慰的不是产值,而是看到那些曾经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回到了这片土地。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回来了。我们电商团队、文旅策划团队里很多都是大学生。搞文化创意、做电商直播,他们比我们更在行。”
面向“十五五”,张田龙目标清晰而坚定:“我们打算将‘苹果+文旅+数智’模式做深做透,规划建设一个国家级苹果三产融合示范园。示范园不仅要有前沿的品种研发中心,确保我们的苹果始终‘技高一筹’,还要有更精深、附加值更高的加工线。我们还计划打造一个智慧化的冷链物流和电商交易平台,让苹果一键发往全国。”
如今,陕西苹果产业已带动近1000万人从业,全产业链产值1400亿元。从试验示范站的技术支撑到全链条品质管控,从老果园改造升级到现代化果园的建成,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陕西正在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彩答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像张田龙这样的新时代农民,正在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