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2016年11月至今,石泉县喜河镇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儿童主任刘丽坚守基层儿童工作第一线,以爱为笔,绘就儿童成长画卷,用温暖点亮希望,让儿童关爱服务在基层落地落地。

基层儿童主任优秀代表
刘丽工作的喜河镇城镇社区村位于县城以南,整个社区是移民搬迁安置融入社区,共有常住人口 2361人,18 周岁以下未成年人336人,困境儿童 35 人,留守儿童 38人,孤儿 1 人。她所承担的工作,是在县民政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镇未保工作站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以“助学、 助养、助困、助医、助业”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儿童救助政策落实工作,宣传儿童保护的相关知识,做好辖区困境、留守、流动儿童信息统计上报工作,定期做好儿童入户走访,做好儿童之家的运营管理工作,为本社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服务。
为了让辖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组建服务队伍,完善制度建设,丰富活动形式,用爱温暖儿童健康成长。一是开展“结对认亲”微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爱心人士担任“主任妈妈”“党员舅舅”“城里叔叔”,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认亲,领取并帮助完成微心愿 84 条。二是定制“心心相印”信息表。在建立信息台账基础上,又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定制一张“心心相印表”,除记录孩子的基本信息外,还有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并建立结对关爱台账记录结对帮扶人员信息和开展关爱情况。三是建成“守望连通”微信群。建起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微信群,儿童家长及受委托监护人、“主任妈妈”“党员舅舅”“城里叔叔”为成员,在群内开展儿童成长情况交流、家庭教育宣传辅导、需求反馈等工作,搭建了亲子交流和关爱保护的良好平台,实现了集中管理、远程指导、直接交流,有力推动关爱服务工作全面铺开。

帮助困境儿童圆梦大学
该社区的李某洋,其母亲改嫁,父亲患间歇性精神病,曾经放火把房子烧了,李某洋常年居住在姑姑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家访和儿童活动中,刘丽发现他渴望学习,渴望改变生活,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她主动帮助其申报低保。又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对李某洋进行帮扶,每学期为他提供助学金1200 元,支助他完成高中学业,并在寒暑假给他送来衣物。通过资助李某洋的生活有了保障,更加安心上学的决心,并顺利考上了中国民航大学。入学前刘丽又帮助申请民政福彩公益金资助大学生救助金5000元,并联系爱心公益团体帮助提供助学金,李某洋顺利的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为了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李某洋寒暑假休息的机会,主动担任社区儿童之家的志愿者,为孩子补习功课、组织集体活动,他多次表示感谢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现在李某洋已经学成并参加工工作,正在为国家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救助受伤困境儿童回归正常生活
2020年3月,刘丽在社区入户走访时,发现一名双手十指粘连儿童的儿童,后经了解,孩子叫彭某进,是一户移民搬迁群众的孩子,当时只有7岁,因一场意外烧坏了双手,导致双手十指粘连在一起,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太差,家庭生活又遭变故(母亲患精神二级残,父亲彭某华已于2019年病故),没有及时给孩子治疗,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发现双手已经不能正常活动,经过安康中心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双手瘢痕挛缩畸形,医生说孩子的手必须要进行两次手术才能完全恢复,并告知目前是孩子的最佳手术时间,如果耽误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得知情况以后,她立刻将孩子的情况上报镇儿童督导员,并与县未保中心进行联系。经过县民政局与医保局的及时介入,彭某进手术费用得到及时解决,孩子的手术也顺利完成。彭某进目前上五年级,学习生活能自理,身心方面也很健康。通过她积极向镇政府申请,彭某进全家也已经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彭某进已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还享受残疾生活、护理补贴政策,镇政府还为全家提供安全住房一套。联系深圳爱心企业为彭某进提供每学年1000元“昆鹏助学”补贴。
让留守儿童变足球小将
喜河小学隔壁有一个叫小辉的孩子,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第一次家访中,刘丽刚进小辉家门,就发现他妈妈披头散发坐在床上,嘴里念念有词,小辉在旁边站着,正给她梳头,在和小辉的交谈中得知,他妈妈的病情全靠药物控制,爸爸要外出打工来维持全家的开销和妈妈的治疗费。
后来通过走访邻居,发现小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毛病,刘丽为小辉的生存和成长感到很担忧,怕他往更坏的方向发展。于是经常去他家走访,和他沟通交流,通过了解的不断深入,发现他热爱运动,喜欢踢足球,正好学校里开设有足球特长班,就立即联系学校并和负责训练的足球教练说明情况,让小辉加入了足球队,成为了一名足球运动员,小辉通过在球场的奔跑压力逐渐释放,自卑的性格也随着改变,通过运动小辉渐渐树立了不畏惧艰难、顽强拼博的品格,人也逐渐自信起来。刘丽还经常性对他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告诉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小偷小摸的习惯已经改正,现在的他是学校足球队的最佳射手,多次代表学校到县里参加足球比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笑容常常挂在脸上,并且会很有礼貌的与人主动打招呼了”。
自担任社区儿童主任以来,刘丽共累计帮助35个困境家庭办理低保,并协助3名困境儿童申报孤儿和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帮助 8 名困境学生申报助学金,同时积极做好家长思想工作,让6名即将外出务工未成年人进入技校学习,定期介入9家高风险家庭,宣传儿童保护的相关知识,定期利用儿童之家组织开展儿童活动累计 370次。
近年来,刘丽先后荣获石泉县“巾帼建功标兵”“优秀民风引导员”、安康市“平安示范家庭”“最美儿童主任”等称号,牵头成立“刘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使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