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让更多农民站上“村字号”舞台的“C位”

让更多农民站上“村字号”舞台的“C位”

陕西日报 2025-11-11 16:52:35
分享到:

南楠

“村超”绿茵场上传来进球欢呼,“村晚”舞台上飘着乡土唱腔,“村展”摊位上摆着刚摘的瓜果……近来,“村字号”文体活动在乡村大地燃爆全场。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发布的《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农村地区举行各类文体活动超220万场,超七成农民群众参与了文化体育活动。

“村字号”文体活动为何能圈粉无数?答案藏在“农民站C位”这5个字里。

自己的舞台,就得自己当主角。过去是“外人演、农民看”,如今的“村晚”“村展”上,农民把主场玩出了新花样:“村超”球员是卖鱼大叔、种瓜小哥,裁判是乡村教师,赛事运营全靠村民志愿者搭班子;农民主播不用套话、脚本,一句“种了10多年苹果,甜不甜我一看就懂”,比网红主播带货更接地气。没有专业团队又如何?乡土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创作素材,农民把自己的日子唱成歌、编成戏,既找回了“我的舞台我做主”的快乐,更攒足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站上“C位”,不只是过把瘾,更能把热闹变成实在收获。一场“村BA”能带火周边民宿餐馆,一次“村播”能让土特产卖向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早已不只是文化盛宴,更是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农民成了活动的核心,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特色产品有了代言人,原本藏在田间地头的“宝贝”,随着“村字号”文体活动的热度变成了真金白银。这样既开心又增收的好事,谁能不支持!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最懂家乡的需求,也最有干事的热情,给他们搭好舞台、建好机制,就能激发无穷的创造力。未来,还需继续拓宽农民展示的渠道,让“村字号”文体活动持续升温,让更多农民站稳“C位”。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