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吕安林:心内科的创新逻辑与价值追寻

吕安林:心内科的创新逻辑与价值追寻

2025-11-12 08:45:59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 赵乐乐 图 夏荣辉)冠脉、窦房结、心室这些名词构成了主宰生命的引擎——心脏。心血管内科,需要医生驾驭最精密的科技,在堪称迷宫般的血管中“布线搭桥”,争分夺秒地拯救生命。

西安大兴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由一群优秀的专家共同打造和守护。笔者采访到了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心血管内科五、六病区主任吕安林,试图探寻他数十载职业生涯的心得与故事。

“看病难”困局的突破点

说话简洁平稳、用词精准却字字有力,吕安林的身上有着军医特有的内核和气质。采访也顺利地直切核心,“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选择大兴作为‘新阵地’,是因为这里的理念完全符合当代医学的发展理念,也符合军人的价值观和逻辑追寻——用我的技术特长,为社会做点贡献,为人民做点事。” 

吕安林进一步解释了这个“理念”:“老百姓就医困难,尤其西北五省的病人都想挤进床位有限的几家公立医院,用尽了排队、找黄牛各种办法,最后把病拖严重了,这是很让人难过的。医院就是治病的地方,大兴医院汇聚了顶尖的专家教授,在提供充分资源对病人进行治疗之外,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服务,让治病不再难以及治好病才是我们的目标。” 

谈起西安大兴医院心血管内科,吕安林非常自信地表达,国内、国际的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在这儿都能同步实现。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关键词“大兴速度”:“只要是有利于病人的创新医疗机制,所有的流程都优化,我们提交后,医务部会用最快速度配合审查,合格后就能推进和投入临床使用。这在很多单位其实较难实现。” 

吕安林用一个朴素的比喻去解释了“好平台”的重要性:“有多大庙,有多大和尚。否则和尚再大,没有庙也没用。”西安大兴医院支持新疗法、新设备的引进流程,其实是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庙宇”,才让医生的尖端技术有用武之地,落地生花去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在自我追问中,寻求“新”路径 

能够成为国内知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这条路比想象中艰难。 

“疗效不好的原因在哪?改进关键点在哪里?目前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能不能突破创新?”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吕安林心头,有时候甚至整晚睡不着觉。也正是这种追问,让吕安林不断研究新技术,攻克疑难心血管疾病。迄今已创新心血管介入治疗9项新技术,代表国内同行在世界医学大会做专题报告2次,每年都作为特邀专家主持心血管疾病的重大研究进展会议。 

时间回溯到1999年,当时对于冠心病治疗的常规手术需要从腿部股动脉穿刺,患者需要一动不动卧床24小时,痛苦之外并发症风险较高,且伴随危及生命的意外情况。当时的吕安林刚刚博士后毕业,听闻有患者因穿刺以后大出血死亡的悲剧给他带来了巨大震撼。那时候他摸着自己的脉搏想,如果这个部位可以穿刺,是不是能做到出血少且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生命? 

有了想法的吕安林立即投入到大量的研究工作中,通过实验准备和医疗批准后,1999年11月7日,他为一位来自河南的患者进行了全中国第一例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很顺利很成功,术后我对他进行一月一次的观察随访,持续五年后,这位患者的健康状况良好。” 

2003年起,吕安林开始向全国推广、演示这项新技术,直至今日,已经成为连县医院都能实施的常规疗法。这个通路出血、感染、并发症的概率都很小,每年数百万例手术都因这一创新降低了风险,挽救了无数生命。

绝不做“落伍”的医生

20多年过去,当记者问吕安林“相比从前,创新的能力和想法是否依然在线?”时,他几乎没有一秒迟疑地回答:“当然没问题,我对探索充满了兴趣。不搞创新的医生,技术永远是落后的,我不会做一个落伍的医生。医生一定要认识自己一辈子要做什么,不断的学习进步,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 

吕安林用他来到大兴医院开展的新工作举例:冠脉微血管病变中,钙化病变就像石头一样坚硬,让很多医院都望而却步。通常病人只能选择保守的药物治疗,弊端是疗程长、效果差、症状改善不显著。“病人还是疼啊!影响生活和情绪,病人难受啊!”吕安林详细解释了“超高压球囊技术”和“旋磨技术”——“根据钙化的程度甚至可以共同应用两项技术,治疗效果很好,当天就可以下床、症状缓解、术后恢复快这一点让病人很满意。” 

在吕安林的概念中,医生“看见病变”的同时“看透病变”更为重要。他攥紧双手说,“这些新技术并非炫技,根本目的让病人以更小的创伤、更低的费用改善或者解决病变,解决‘疼痛’,他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才叫提高了健康质量。”在他的微信里,有一个名为“医然爱你”的病友群,群里都是他治疗过的患者。“他们对我满意,我就长期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吕安林神情温和带着笑意地分享,很多病人都跟他成为了朋友,信任程度到达了家中所有亲戚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找他——这已超越了简单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基于卓越医术和真诚关怀的深厚情谊。

英文为“梯”,缔造国际视野 

支撑不断创新的“能源”,是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吕安林曾在加拿大、美国、德国、荷兰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在世界医学大会上用英文作报告。“坦诚地说,中国的医疗水平跟西方存在差距,要正视这份差距。”多年来,吕安林都坚持每天阅读国际权威医学报告的英文原文,因为在他看来,中文翻译过来的文献往往滞后一个月,专业术语的翻译可能不够精准,只有使用好英文这个关键工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前沿知识。

优越的语言能力并非一蹴而就。从大学时代起,吕安林就泡在图书馆里阅读英文原著小说,“我很好奇作者在其特定的国情、人文和语境下,究竟想表达什么?当时的求知欲有些‘无心插柳’的意思,属于无意识的积累,如今英语已经成为我的双腿,能带我去更辽阔的地方。”

吕安林如今身兼医疗、科研、教学三职,在年轻医生的眼里,他是一位“该和蔼的地方和蔼,该严格的时候严格”的老师——课堂上,他授课生动,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外,他曾自掏腰包为贫困研究生支付学费,如今这名学生已成为一所医院的骨干。吕安林多年来都不厌其烦地用他的人生信条去敦促学生:“人生能有几次搏?这辈子总不能一事无成,去放手搏一次吧!”

采访后记:

笔者发现吕安林走路时的步伐并不平稳,他说那是一场严重车祸留下的旧伤。当时的意外让骨科判定他会高位截瘫,很多人认为他不能再工作了。吕安林绝不接受,军人的顽强意志早就镌刻在他骨子里,他给自己制定康复计划,忍着疼痛坚决执行。

这段时光在常人认知里也许是“至暗时刻”,但吕安林说他从来没怕过,“我知道自己一定可以站起来。凭这个意志,半年后我就重新工作了,给病人做手术完全没有问题。” 

原本惊天动地的磨难,在吕安林的讲述中却显得很平静,有股震撼的力量。

吕安林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心血管内科五、六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原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后。原西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一病区主任。研究生导师。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退休后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业务院长兼介入中心主任五年。

是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专家,国家卫健委介入治疗培训导师,教育部学位论文盲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科研基金盲审专家,陕西省和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国组织工程杂志审稿人,美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会员。

重点研究治疗疑难心血管疾病,发表核心期刊国内外论文248篇,SCI/EI论文48篇,获国家专利2项,全军医疗科技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2项,创新心血管介入治疗9项新技术,培养毕业研究生48名。代表国内同行在世界医学大会做专题报告2次,每年都作为特邀专家主持心血管疾病的重大研究进展会议。

拥有10万例左右介入治疗经验,擅长复杂疑难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业务涵盖全身心脏和各种血管的介入治疗。危重症病人抢救经验丰富,成功率高。

(编辑:钟雨琪)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