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快递还没签收,一段无人驾驶快递车与道路施工人员“吵架”的视频先火上热搜。
视频中,面对前方施工临时占用道路,无人驾驶快递车执着地喊着“让一下”“退退退”,甚至质问工人“有没有驾驶证”。这场略显幼稚的对话,让网友调侃“人工智能还是没有人脑灵活”,也揭开了科技发展中真实而生动的一面。
无人驾驶快递车的“卡顿”,其实是科技发展的常态。每一项科技产品的成熟,都要在现实场景中不断踩坑、升级。早期的共享单车曾因乱停乱放被吐槽像移动的垃圾山,如今形成了电子围栏叠加人工巡检的成熟运维体系;初期的移动支付也曾遭遇扫码骗局的安全质疑,现在早已成为无现金社会的生活标配。
对人工智能来说,算法擅长处理标准路况,却难敌施工围挡的突发剧本;传感器能精准识别交通信号,却可能被临时路障整“懵圈”。换个角度看,无人驾驶快递车的“懵圈”恰恰是其优化的起点——每一次“卡顿”都在为算法优化提供数据,每一场人机“吵架”都在推动系统升级。
“怪不得我‘双十一’的快递走得这么慢呢,原来搁这儿吵架呢。”网友调侃的背后,藏着对科技的期待与包容。科技成长和快递配送一样,需要跨越山海阻隔,需要经历路况考验,慢不得也急不得。
今天的“退退退”,正是为了明天的“快快快”铺路。给科技一点时间,就像等待穿越山海而来的快递那样——怀着期待,允许它偶尔“卡顿”,相信它终将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