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一笔点“碳”成“金”的生态账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一笔点“碳”成“金”的生态账

冀云 2025-11-15 15:53:56
分享到:

初冬的塞罕坝,115万亩人工林海悄然披上了银色的新装,漫步林间,落叶松、云杉、樟子松错落有致。“这片新造的云杉和落叶松混交林,可以提升树木的固碳能力,这种近自然的种植方式也能极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林场营林科科长常伟强向记者介绍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图为塞罕坝机械林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摄

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早在2015年就启动森林碳汇项目,2016年成为华北地区首个获国家核证的林业碳汇项目。如今这片“绿色长城”正通过碳汇交易焕发新活力,昔日的生态投入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这里每棵树都是‘储碳银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我们的护林工作更有奔头。” 常伟强的话道出心声。现在的塞罕坝通过抚育间伐培育混交复层林,既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每年还能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相当于中和86万辆家庭轿车一年的排放量。中国林科院评估显示,这片林海的森林湿地资源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155.9亿元。

政策赋能让碳汇之路越走越宽。近年来,河北省相继出台相关支持措施,推动塞罕坝探索“碳库”变“钱库”的转化路径。林场不仅将天然次生林纳入省级降碳产品,还在今年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探索共建塞罕坝生态碳汇研究中心,依托碳汇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基于AI和遥感技术的碳汇评估与监测等课题研究,创新探索林业碳汇方法学领域的“塞罕坝经验”。在政策引领下,承德市降碳产品累计交易额已突破6496万元,居全省首位。

图为塞罕坝机械林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摄

靠绿用绿,借绿生金。除了碳汇交易,如今的塞罕坝还通过劳务用工、技术推广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态苗木基地1000余家、4400多亩,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元,让周边近4万名百姓受益。“以前砍树为生,现在护林‘卖碳’,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从黄沙遮天到点“碳”成“金”,这片林海的每一次呼吸,都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现在是推动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在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加强林业科研等方面加力,从追求面积增长转向面积与质量并重,从注重生态功能转向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释放森林‘钱库’功能,做好这笔点‘碳’成‘金’的生态账。”河北省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


(编辑:李昱霖(见习))

(责编: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