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阴县城(十月二十二日航拍)。 本报记者 杨光摄
本报记者 杨光 通讯员 王磊
傍晚,花月湾迎宾公园里,居民在绿意盎然中悠闲散步;周末,修缮一新的环城路上,车辆有序通行;日常,老体育场地下车库内,智能引导系统实时显示空余车位信息……从老旧小区蝶变到城市路网升级,从公园绿地增加到智慧管理赋能,汉阴县在“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让群众在县城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民生为本,改善居住环境
“以前,我们小区的空中线缆乱得像‘蜘蛛网’,道路坑坑洼洼,墙面也有掉皮、破损现象。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现在,小区道路平整了,门禁设备也装上了,我们住得很满意。”10月22日,汉阴县同泰小区居民沈静说。
老旧小区居民的切身感受,道出了汉阴县城市更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面对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期盼,汉阴县稳步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个,惠及2699户居民;加装电梯24部,新增停车位190个,改造化粪池40个,新增汽车充电桩24个、电瓶车充电桩270个;棚户区改造中,相继完成太平二期、花扒棚户区等改造项目,惠及3074户群众。
在推进机制上,汉阴县注重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目前,汉阴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8.5平方公里拓展至9.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0.57万人增至12.3万人,城镇化率由44.01%提高至52%,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系统完善,更新城市功能
“以前,常常找不到停车位。现在,不仅车位多了,停车还更方便了。我们再也不用为找车位发愁了。”10月23日,在汉阴县老体育场附近上班的郭华感慨。
汉阴县老体育场地处城区核心地段,人流密集。因建成时间较早,这里车流量大、交通拥堵、停车位紧缺。如今,新建成的体育场配备了地下车库,新增450个地下车位,有效缓解了周边的停车压力。
“十四五”期间,汉阴县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先后完成北城街、进站路、东关街东段等道路改造工程,新建迎宾大道、花扒路等城市主干道,建成区城市道路总长达110.83公里,路网密度达11.84公里/平方公里。在停车设施方面,全县公共停车位总量达9068个,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9座、充电桩83个,城市交通配套日益完善。
与此同时,汉阴县通过“智慧城管”建设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目前,“一级监督、一级指挥”模式的“智慧城管”平台覆盖城区19个社区11平方公里,30种问题被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的转变。
环境优化,提升城市魅力
今年,花月湾迎宾公园内成片绽放的硫华菊,为城市画卷增添了一抹亮色,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橙黄、金黄色的花朵层层叠叠,在阳光下显得热烈而充满活力。市民在这里休闲锻炼,享受城市更新带来的生态红利。
“我们居住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早晚我都会来公园里散散步,特别舒心。”市民胡小玉说。
“十四五”期间,汉阴县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切入点,建成区绿化率达41%,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相继建成凤台公园、花月湾迎宾公园两座综合性公园,在永康路口、南大桥头等区域新建4处口袋公园;实施月河花岸绿化、花月湾迎宾公园春季绿化众筹提升等重点绿化工程,同步完成吉祥路、档案馆周边道路绿化建设。
此外,汉阴火车站站前广场、魁星广场建成投用,公共空间品质不断提升,城市生态景观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片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提升城市外在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汉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珍珠表示,将继续实施城市更新,加快实现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幸福汉阴目标,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助推“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特色品质县城建设,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