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西安高新区鱼化寨街道鱼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为社区青年讲解“婚前医学检查”注意事项,传递健康的婚恋与家庭观念。
本报记者 杜玮文/图
10月21日,在西安高新区鱼化寨街道鱼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张晓兰(化名)向工作人员分享喜讯:“多亏社区举办婚恋搭桥活动,让我找到了伴侣。”这个喜讯,是社区聚焦青年需求、优化基层服务的成果。
近年来,共青团陕西省委在全省社区设立“丝路青缘”社区婚恋交友驿站,同步开展公益交友活动,涵盖青年心理服务、青年夜校等多个内容,打造青年信赖的“家门口”婚恋交友服务生态圈。
从“心”开始,重塑婚恋观念
近日,在鱼翔社区举办的“丝路青缘”青年交友心理沙龙上,社区青年李小军(化名)说:“这里让我认识到,建立在相互理解、共同成长基础上的感情,才是健康亲密关系的基石。”
鱼翔社区聚集了一批“大厂”青年,他们工作节奏快、社交时间少,情感交流渠道有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聚焦青年需求,推出了婚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等多元服务,为青年提供心灵支持,营造温暖社区。
自2024年起,鱼翔社区团支部经常性举办“丝路青缘”青年交友活动,成为青年们的“心灵补给站”。心理咨询师通过“婚恋中的自我认知”引导青年剖析误区;结合“社交恐惧”“择偶迷茫”等问题,帮助青年提高自我认知。
在活动中,张和东不仅作为社区心理咨询师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情感支持,还以鱼翔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的身份,与社区团组织一道,推动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婚恋服务,社区还推出“青年夜校”,帮助改善家庭关系。35岁的居民张玲鑫(化名)夫妻关系紧张。张和东得知后,建议张玲鑫参加心理辅导等课程,同时帮助张玲鑫丈夫找到稳定工作。张玲鑫说:“我们有一年时间没再吵过架,日子越过越好。”
以“动”破局,焕发社交活力
10月19日,汉中市汉台区中山街街道汉水社区心理咨询室内,29岁的青年李昊(化名)向社区心理咨询师分享了自己的变化:“我不再和家人较劲了,家庭氛围也和谐了,参加社区运动会还交上了女朋友。”
过去,因家人频繁催促相亲,李昊与家人产生了矛盾。然而,当他多次参与社区的心理咨询和运动会等活动后,内心压力得到了释放,家庭矛盾也逐渐化解。
社区心理咨询师陈胜波告诉记者,很多青年在家庭与社会压力下,陷入内心冲突与情感内耗。一方面,他们抗拒外界对婚恋的安排,另一方面,常常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社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青年理解父母与自己观念的差异,让他们学会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化解冲突,消除不必要的对抗。“在咨询过程中,我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并接纳父母与自身的不完美,化解对立情绪,培养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陈胜波说。
除了社区心理咨询,中山街街道还以“青年运动社区”模式,破解社区青年“社交孤独”的问题。中山街街道团委书记张丹芝介绍,依托“社区合伙人”机制,中山街街道打造了集“课程、场地、活动”于一体的一站式青年服务体系。社区“青年夜校”开设了1小时运动课程。社区举办了“邻动引力”趣味运动会、青桔市集等活动,不仅给社区青年提供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通过运动社群建立了友好的社交空间。
用“情”聚力,共建温暖社区
10月18日,榆林市榆阳区明珠路街道裕华路社区的“青年之家”内,青年交友读书活动热烈开展。社区青年李智(化名)说,过去他不善于表达,如今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他开始主动与人沟通,还积极参与朗读比赛。
裕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欢说:“我们的目标是帮助青年学会沟通与交友。社区通过‘空间+活动’模式,联合共青团榆阳区委和榆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打造‘青年之家’这一活动平台,组织读书会、骑行和青年心理沙龙等公益活动,为社区青年提供多样的交友和成长机会。”
“在活动前期,心理咨询师通过线上问卷和入户走访,深入摸底青年人在婚恋、情感与压力方面的具体需求。基于此,活动设计围绕实际需求展开,确保每场活动的实效性。”榆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韩宇辉说。
近年来,共青团陕西省委鼓励社区与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合作,在社区婚恋交友驿站设立了情感咨询处;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青年之家”等阵地,提供公益婚恋交友、青年心理沙龙以及婚恋纠纷调解等多样化服务。
“2024年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在社区开展了200余场交友活动,覆盖社区青年1.3万人次。”陕西省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吉延萍说。“丝路青缘”婚恋交友公益活动,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对社区产生了归属感,不仅帮助青年人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和和谐的家庭理念,还推动了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