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婕妤 张佳仪)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首次发布《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类型达24种。2024年,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超220万场,2200余场活动网络浏览量均突破10万次,带来经济效益130.9亿元,农民参与文体活动比例超七成。“十四五”期间,网络浏览量破10万次的“村字号”文体活动近8000场。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全面阐释“村字号”文体活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客观分析其功能价值,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报告》指出,近年来,“村BA”、村超等一系列“村字号”文体活动已覆盖全国各地,其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特色文化丰富、乡村风貌保存较好的省份,“村字号”文体活动类型更丰富、场次更多、社会反响更热烈。扎根乡土、热气腾腾、惠及民生的“村字号”文体活动火爆出圈,生动描绘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频共振的乡村繁荣景象。
《报告》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乡情浓郁、流光溢彩的“村字号”文体活动将会不断涌现,活力“村潮”将更加精彩纷呈,农文体旅将更加深度融合,发展成果将惠及更多农民,乡村文化软实力也将进一步彰显。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村字号”文体活动用独特的价值提升和功能再造,探索乡村建设治理新模式,走出了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激活了农民全面发展新动能,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变“活动流量”为“发展增量”,变“赛事人气值”为“发展热力值”,有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村字号”文体活动成为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