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接地气的“小板凳”

接地气的“小板凳”

2025-11-16 19:59:22
分享到:

牛乃喜

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探索基层共治共建新路径,组织志愿者手提小板凳、身着红马甲深入社区,以“板凳课堂”宣讲党的好声音,通过“板凳议事”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依托“板凳服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久而久之,“小板凳”成了当地志愿者的代名词,“有事就找‘小板凳’”成了居民的口头禅,“小板凳”也成为基层治理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考题、给出的新问卷,尤其是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寻求最优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信息化时代,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方法丰富多样,但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无可替代。只有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让他们放下顾虑、敞开心扉,道实情、吐心声,了解最真实的民情民意。“小板凳”与居民座相邻、情相融、心相通、志相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体现了共产党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为民情怀。陕西路社区这一做法,激发了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的力量,是新时代走好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板凳坐着硬,群众心里暖。居民聚在哪里,“小板凳”就跟到哪里;居民关注什么,“小板凳”就带大家聊什么;居民期盼什么,“小板凳”就着力做什么。手提小板凳的志愿者让问题在拉家常中解决,工作在小板凳上推进,推动形成了“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基层治理闭环,推动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及时得到解决,以切实为民服务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板凳虽小,但接地气,能把大家的心拢在一起。“板凳议事”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善治的生动图景,是破解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的有力举措。希望更多社区凝聚多元力量,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坐下谈、共协商、齐解决”的方式,让社区治理更有精度、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