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马拉松,如何跑得更健康?

马拉松,如何跑得更健康?

2025-11-16 20:06:42
分享到:

十月二十八日,患者在西安市红会医院马拉松专病门诊排队就医。

本报记者 周明文/图

10月19日,2025西安马拉松赛鸣枪开跑。完赛当天,部分参赛者“一瘸一拐”走进地铁的画面在社交网站广泛传播,有人直呼“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跑步,并将完成马拉松视为挑战自我的目标,但马拉松对参赛者的身体机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近年来,因盲目参赛出现健康问题的人屡见不鲜。许多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缺乏运动基础的人,仅凭一时热情报名参赛,导致抽筋、体力透支等状况频发,甚至出现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人热衷参与马拉松这样的极限耐力运动?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参赛?如何进行科学运动?比赛受伤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近期,记者对马拉松参赛者及医疗专家进行了采访。

在运动中挑战自我

刚过而立之年的西安人陈斌是各项马拉松比赛的“常客”。

2025西安马拉松,陈斌报名全程马拉松并顺利完赛。作为一名跑步爱好者,工作之余,陈斌还会去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

“参赛之余,还可以领略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也算是‘行万里路’。”10月28日,陈斌告诉记者,他已坚持跑步10年。对他来说,跑过名胜古迹、河流湖泊,跑过城市地标,这些经历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冲过终点的那一刻,内心的满足感非常强。”陈斌坦言,马拉松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享受的运动,能使人快乐,甚至“上瘾”。

因长期高强度的跑步,陈斌也曾出现伤病,如膝盖疼痛、崴脚等。好在他比较有运动经验,会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相较于“老资历”的陈斌,接触跑步运动不到一年时间的刘冰更像一个“小白”,对于运动损伤也无多少经验。“腿疼了就多休息,没有进行过其他形式的康复训练。”刘冰说。

得知2025西安马拉松“中签”,刘冰格外兴奋。为了能顺利完赛,他开始了超出平时锻炼强度的训练。然而,正是超出自身负荷的“备赛”,让他的膝盖健康亮起了“红灯”。

不得已,刘冰最终选择弃赛。“当时,膝盖已经非常疼痛,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髂胫束综合征,没办法再咬牙坚持了,只能遗憾退出比赛。”

虽有不舍,但刘冰的主治医生告诉他,如果以后还想继续跑步,在身体已经出现明显损伤信号时,这样的“及时止损”非常关键。

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近年来,在“赛事经济”的刺激下,马拉松赛事的举办频次快速增加。《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赛事总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

8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表示,马拉松属于极限运动,更适合少数训练有素的人参与,不能作为全民推广的运动模式。

在专业人士看来,参赛选手在训练不足的情况下站上赛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受伤风险。

近年,西安市红会医院开设了马拉松专病门诊。该院运动医学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张亮介绍,马拉松常见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损伤如肌肉拉伤、脚踝扭伤,需紧急处理并立即休息,避免二次受伤;慢性损伤如跟腱炎、髂胫束综合征,需要物理治疗与药物干预,比如冲击波治疗能有效松解粘连组织,配合外用药物可缓解炎症。

张亮观察到,随着马拉松热潮兴起,因跑步受伤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在增加。“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一旦出现胸痛、头晕、恶心、协调能力下降等危险信号,必须立即减速或停止。”张亮说。

健康安全始终是运动的核心

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专家表示,无论是初次挑战的新手跑者,还是力求PB(个人最佳成绩)的资深跑友,参加马拉松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战略”,要学会放弃。

“在决定跑马拉松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赛前训练要循序渐进,让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关节适应性得到同步提升。”张亮告诉记者。

西安运动创伤医院外科主任吕原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传统认知中,大家总觉得跑步谁不会。穿上鞋出门就能跑,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告诉记者,长期跑步要想保持健康,需要科学训练。

“加强腿部的肌肉力量训练可减少膝盖代偿性损伤。运动前要热身,运动后的肌肉拉伸放松也很重要。”吕原说,一旦发生运动损伤,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吕原特别强调,发生运动损伤,即使短期恢复后没有疼痛等症状,也不要立即恢复高强度的运动锻炼。“没有疼痛只能说明损伤部位的水肿或炎症等消除,但受伤部位的组织还未完全愈合,需要再观察和评估,必要的康复性训练也很重要。”吕原说。

尽管许多跑步爱好者对参加马拉松有执念,也力求在比赛中取得个人最好成绩,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安全始终是运动的核心,不能因为执念而与运动的初衷——健康相背离。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