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立冬,大巴山北麓暖阳映照,为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黄家山村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放眼望去,黄家山村水泥路蜿蜒,电线杆延伸远方,连片的烤烟房内机器轰鸣。然而十年前,这里还是道路泥泞、信息闭塞的贫困山乡。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网汉中市南郑区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南郑公司”)用十年坚守,见证了这个小山村的美丽蜕变。
支部强了 人心齐了
“以前村党支部开会,人难凑齐、事难落实。现在不一样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黄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国对比今昔,感慨万千。
与黄家山村建立帮扶机制以来,南郑公司助力帮扶村农业产业发展,公司党委与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党委带领本部三个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共过组织生活,共谋产业发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同发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发展动能。
“李书记工作认真,来家里不下20趟!”脱贫户黄孝富记得,为了动员他发展壮大烤烟种植规模,南郑公司驻黄家山村第一书记李云龙反复给他算经济账,还帮他协调解决了烤烟房的用电难题。如今,黄孝富的烤烟规模从5亩扩大到55亩,年收入突破15万元。
十年间,党建引领持续发力。从“衣旧情深”的爱心衣物捐赠到文明乡风的联合倡导,南郑公司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软实力与强化组织建设的硬措施相结合,切实将村党组织打造成凝聚民心、引领发展的坚强核心。
道路宽了 饮水甜了
“这条路,盼了几代人!”家住树林子片区82岁的老党员李运成指着门前的水泥路激动不已。过去送烤烟靠人背肩扛,遇到雨天,烟叶霉变损失惨重。
2019年,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120万元,修建了从红军路主干道至黄家山一组2.56公里水泥路。2021年,在区交通部门和小南海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370万元,完成了大垭、树林子片区3.5公里的道路硬化,昔日泥水满脚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平整结实的水泥路;2023年,南郑公司又协调修建了大垭片区漫水桥,彻底解决了汛期群众出行难、烤烟外运难的问题。
变化不止于此。近年来,南郑公司投入50余万元,对黄家山村实施配电变压器增容改造,并推行部分电力线路“四线制”升级,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电力基础。改造后,黄家山村供电质量显著提升,稳定可靠的电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如今供电更稳了,电烤房效率翻番!”种烟大户杜延涛的喜悦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南郑公司与镇村联合发力,为大垭片区27户村民争取资金引来了山泉水,建成沉淀池、消毒池,实现了“户户通水”。村民王秀英拧开水龙头,清冽的泉水哗哗流淌。她激动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每天花两小时翻山越岭去挑水了!”
十年间,点滴变化汇聚成山乡新貌。村委会从低矮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办公环境焕然一新;曾经晚间一片漆黑的通村路,如今亮起了温暖的太阳能路灯;办公网络接通了,广播系统响起来了,文化墙也立了起来。黄家山村的路宽了、灯亮了、水清了、网通了,一个曾经闭塞的村庄,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兴了 腰包鼓了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小南海镇历经三十余载发展烤烟,已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烘烤、收购的全流程体系,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共赢模式。目前,黄家山村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亩,年产值突破600万元,户均增收2.98万元。
“种了10年烟,从10亩扩大到70亩,全家吃喝用都指望它了。”村民杜延涛家的二层小楼里,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院门口停着崭新的小汽车,成为产业富民最生动的写照。
不仅如此,十年间,南郑公司发动群众积极发展养殖、种植,带动大家增收致富。村里的中蜂、蛋鸡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30多户村民通过养殖中蜂,年均增收万元以上;近30户种植天麻、灯台七等珍稀中药材。村集体养牛场规模持续扩大,肉牛存栏量增至57头,通过分红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20多户群众购买了小轿车。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积少成多,2025年预计收入将达19万元。黄家山村逐步形成了“以烟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
情谊深了 路子宽了
这场跨越十年的帮扶接力,南郑公司与帮扶村结缘,留下了无数温暖瞬间。
翻开李云龙的驻村日志,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谁家老人需要办理医保,哪段线路需要改造,如何争取产业项目……他带领工作队走遍村组院落,宣传政策、培训干部、争取项目、服务群众,成为村“两委”离不开的“智囊团”,更是村民交口称赞的“贴心人”。因实绩突出,他被南郑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
这份扎根山乡的深情,不仅写在帮扶日志里,也投射到聚光灯下。近年来,南郑公司以帮扶事迹为原型创作的情景剧《情漫深山》和《转变》,在全市供电系统文艺汇演中深情上演。剧中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与帮扶村的故事,打动了现场观众,也让南郑公司心系帮扶群众的感人事迹随着掌声传向了更远的地方。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周建国表示,留在村里的党员群众,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依然依托烤烟、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稳稳行走在幸福小康路上。
十年间,南郑公司累计向省市公司争取捐赠资金13万元,为村里装上了路灯、修建了文化墙、接通了广播,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干部职工积极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主动采购村民的核桃、香椿、蜂蜜等农副产品,以消费促增收,推动帮扶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南郑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发挥行业优势,在电网升级、产业用电、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与黄家山村干部群众一道,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共同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一条路,畅通了希望;一盏灯,照亮了生活;一炉烟,点燃了信心;一汪泉,滋润了心田……十年帮扶,黄家山村变了模样。唯一不变的,是南郑公司干部职工坚守“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如磐初心,是山乡群众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向往。
(王勇惠 王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