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乡土“90后”民警梁金龙:四年坚守 把“琐事”酿成民心暖酒

乡土“90后”民警梁金龙:四年坚守 把“琐事”酿成民心暖酒

2025-11-17 20:32:21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朱娜娜)“李大爷家的监控今天得再去看看,王婶家那群跑丢的羊,也在分局的支持下用无人机找回来了……”梁金龙把随身的笔记本轻轻摊开,密密麻麻的字迹几乎没有留白。对他来说,这些零碎记录,就是西安公安蓝田分局洩湖派出所这名“90后”民警的一天。

从2021年穿上警服走进洩湖镇起,他已经在辖区六个村落的土地上奔走了四年。没有惊心动魄的对峙,没有影视剧里的激烈冲突,他面对的都是身边最寻常的事:家长里短、邻里争执、老人烦心的小急事。而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小事”,让他与乡里乡亲的距离越走越近。

琐事不“小”,他把每件都当正经事

基层警务的核心,藏在“琐碎”二字里。梁金龙负责的辖区留守老人多、人员结构杂,他每天要处理五到十件五花八门的事:大到宅基地纠纷调解、电信诈骗防控,小到村民丢手机、羊跑丢、监控故障,甚至地里的黄瓜、大葱被拿,桩桩件件他都当作头等大事。

“事儿多易忘,记下来才放心。”笔记本和笔是梁金龙的随身“标配”,走到哪儿记到哪儿,生怕遗漏一丝群众诉求。村民们渐渐发现,这个年轻警察“没架子、靠得住”,大事小情愿意跟他说。信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被累积出来的。

农村矛盾多绕着“土地”与“家庭”转,宅基地界限、树木遮光、排水纠纷等,很多矛盾看似“不值一提”,却往往积累多年。 洩湖镇洩湖村两户村民,因房屋间仅20公分的水渠结怨多年:一户村民加高房屋后,雨天雨水顺着屋檐流到邻居墙上,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2023年端午,两家孩子都回家过节,争执再起,一个电话打到派出所。

梁金龙和同事到场后先稳控事态,再深挖问题根源:一边联合村干部挖水沟、埋水管,从根本上解决排水难题;一边请来村里长辈,重拾两家人上一辈互帮互助的温暖回忆。

有时候,解不开的不是事,而是心。

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多年积怨顺势化开,两家重新握手。那条小小的水沟,成了修复邻里关系的“引子”。基层多年,他更明白了:所谓琐碎,有时比大案更“重”。

失物归主,暖的不是手机,而是人心

洩湖镇交通便利,国道G40、G70及沪陕高速等干线穿境而过,镇上的大集既是周边村民的便民市场,也吸引着西安市民前来。今年8月的集市上,蓝田县黑沟村村民冯女士不慎遗失手机,里面存着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和重要工作资料,她心急火燎地跑到派出所报警。

接警后,梁金龙立即调取监控。集市上人流密集、街道狭窄,一千多人的流动身影中找一部手机如同大海捞针。他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逐帧翻看监控,终于发现冯女士手机掉落时,一名男子有弯腰捡拾的动作。他拍下画面请洩湖村村委会书记辨认,很快锁定拾获者,成功追回手机。

领回手机的冯女士专程送来锦旗,上面写着“人民警察为人民,失而复得暖人心”,她握着梁金龙的手连连夸赞:“警官你太厉害了,我都没想到手机还能找回来,你们真是人民卫士!”村民这份失而复得的喜悦,让梁金龙再次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基层民警常说一句话:抓人是一种成就,不让群众被骗,是更大的成就。2023年,辖区电诈时有发生,受害者多为想“刷单挣点零花钱”的农村妇女。梁金龙索性把“预防”做到前头:赶集日站在路口发宣传单,边发边讲;对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直接上门讲解。

一名孕妇被骗两万多元后情绪崩溃,他第一时间协助冻结账户,成功追回8000多元。经过持续的防控,辖区电诈案件明显减少,集市盗窃案也降了很多。这种安静的、安全的日常,就是他最想守住的。

跨界转型的“小白”,成了最熟悉乡土的那个人

谁能想到,如今熟稔乡土的梁金龙,大学学的是地质专业,入职前从未接触过警务工作。这位陕北小伙初到关中乡村时,陌生的方言、繁杂的事务让他手足无措:听不懂年长村民的话,调解纠纷不知从何下手,帮村民修监控、找羊都得从头摸索。

凭着一股韧劲,他多听、多问、多跑、多记:跟村民拉家常熟悉方言,向老民警请教调解技巧,慢慢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如今,他不仅能流利听懂关中话,更成了村民离不开的“贴心人”——留守老人的羊跑到三公里外的林子,他联系巡特警用无人机找回;村民不会缴水电、修监控,他亲自上手帮忙;老人种的蔬菜被拿,他不仅帮忙找回,还自掏腰包买苗补种。

四年光阴,两本多写满的笔记本,见证着梁金龙从地质学子到基层民警的蜕变,也记录着他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以前觉得警察就是抓坏人,现在才明白,基层民警更多是帮大家解决‘琐事’。”他笑着说,每当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听到一句真诚的“谢谢”,就满心自豪。

扎根乡土,守护邻里。梁金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但用踏实与真心,把每一件“小事”办成群众心里的“大事”。

(编辑:范丽娜)

(责编:舒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