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卫宝娜 记者 阮班慧)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细胞单元”,更是效益提升的“活力源泉”。在韩城矿业下峪口矿,234个班组如同精密齿轮,协同咬合、高效运转,撑起了矿井安全与效益的“一片天”。
今年以来,该矿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责任闭环、培育骨干队伍、打造品牌标杆等举措,推动班组建设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创效”跃升,掘进三区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工人先锋号”,杨栋班组管理经验入选陕西省100组优秀案例,展现了班组建设的硬核实力及创新活力。

三级闭环管理,织密安全“防护网”
“安全管理的关键在基层,核心在班组。”安全副矿长马彦彪道出管理关键。下峪口矿精准构建“矿级统筹—区队主导—班组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至班组、细化到岗位、量化到职工,形成“人人有责、层层尽责、各负其责”的责任链条。
聚焦“班前、班中、班后”闭环管控,班前会开展“每日一题”安全培训与风险排查,重点盯防六种“安全重点人”,筑牢自保互保联保思想防线;班中实行“干部跟班到现场、隐患整改不过班”机制,管理人员带班紧盯关键工序,严格执行“谁操作、谁负责,谁带班、谁落实”责任追溯制度,1-10月班组自主排查隐患整改率达99.2%;班后召开复盘分析会,形成问题清单交接下一班。其中综采队“分茬分段”管理法,将生产任务细化至小时,班后对标复盘效率偏差,推动月度进尺提升12%。

四步精准培育,锻造管理“先锋队”
班组长作为班组管理的“领头雁”,其能力直接决定班组战斗力。下峪口矿创新推行“选、育、考、励”四步培育法,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善打硬仗的班组长队伍。
在选拔环节,坚持从生产骨干中“公推公选”,重点选拔肯吃苦、懂技术、善管理的优秀人才,经3个月“师带徒”考核合格后方可聘任上岗,今年新晋班组长中,85%为矿区技能大赛优胜者。培训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模式,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参训率实现100%。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等五大项指标纳入月度考核,在激励措施上实行优秀班组长津贴倾斜、晋升优先政策。目前已有4名优秀班组长晋升中层管理岗位,形成“有为就有位、实干有回报”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该矿将班组安全建设座谈会打造成特色亮点品牌,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常态化召开,让安全议事有平台、基层心声有回响。一线班组长紧贴生产实际,道出了岗位操作中的风险隐患、设备优化建议、班组管理痛点。矿领导班子与业务部室逐条回应,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整改清单”,将“基层声音”升级为“制度保障”。这种“一线出题、管理层解题”的双向互动模式,既破解了班组安全管理的堵点难点,更让职工从安全管理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凝聚起“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的强大合力,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最坚实的班组防线。
品牌引领创新,激活班组“动力源”
该矿以“创新管理特色、打造品牌班组、总结提高推广”为工作思路,推动班组管理从“标准化”向“品牌化”升级,让每个班组都成为创新创效的主体。
杨栋班组总结的“五勤工作法”(勤检查、勤提醒、勤记录、勤整改、勤总结)成功入选陕西省优秀案例,独创的“隐患分级管控表”在全矿推广后,同类班组事故率下降60%。掘进一区“安全管理四步棋”、皮带队“一法二化三把关”、综采队“分茬分段”等班组创新管理方法陆续在全矿推广,形成“树立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氛围。
为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矿工会制定38条考核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精准激励班组开展“五小”创新。今年全矿班组累计完成小改小革62项,成功破解运输、支护、通风、机电、采掘等16项生产难题,创造经济价值达700余万元,充分彰显了班组建设的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
“现在班组里比的不是谁干得少,而是谁隐患查得多、谁创新点子好,大家劲头十足,班组更像一个有凝聚力的创业团队。”综采队技术员感慨道。
234个班组,就是234个战斗堡垒;234个“领头雁”,带动数千名职工奋勇争先。下峪口矿以班组为支点,成功撬动安全与效益“双赢杠杆”。正如该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世权所言:“‘细胞强则肌体健’,班组建设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班组都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