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陕西社科】发挥优势,推进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陕西社科】发挥优势,推进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西安学习平台 2025-11-19 18:22:56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陕西要立足禀赋条件,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贯彻全会精神,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陕西是工业大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陕西不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例如,榆林市2023年成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能源化工产业绿色升级迈出坚实步伐。“陕西制造”涌现出一批拳头产品,钛金属加工、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均居全球第一。这些成绩表明,陕西实体经济底盘稳固,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五”时期,陕西要继续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在陕实践。

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打造发展新引擎

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升级的传统产业作骨干,更要有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新动能。全会要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近年来,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年产量接近120万辆,居全国前列;光伏新能源产业领跑全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大型运输机、高端液晶面板等高科技成果成为“陕西智造”的新名片。陕西前瞻布局了光子、氢能等新领域:西安建设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已集聚企业320余家,产值突破300亿元;氢能与储能产业初步形成制储用全链条闭环。这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崛起壮大,正深刻改变陕西的产业版图,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十五五”时期,陕西要继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力度,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形成若干千亿乃至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塑造更多引领未来的新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动力。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陕西科教资源富集、人才实力雄厚,近年来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十四五”期间,陕西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全省累计单列管理的科技成果11万项,成功转化4.6万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超过48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总量已突破5万家。陕西在光电子、新材料、航天动力等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省实验室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揭榜挂帅”等机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大批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出实验室,催生出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十五五”时期,陕西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战略导向和前沿布局,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建好用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坚持绿色开放发展 增强持续竞争优势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提升可持续竞争力。全会提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要求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陕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守生态环保和安全底线,严控“两高”项目,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促进减污降碳协同。例如,陕南地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全会提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陕西地处古丝绸之路起点,正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为陕西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有力支撑。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有3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十五五”时期,陕西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开放促改革、激活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编辑:薛璐(见习))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