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郑婕)“大爷,电表好用不?灯亮得稳不?”“亮着哩!你这娃娃有心了,咱这土话你也学嘛!”11月20日,榆林市吴堡县寇家塬镇后胡家山村的王生文欣慰地拍了拍国网吴堡县供电公司郭家沟供电所青年员工宋宇航的肩膀。这一句带着乡音的认可,背后是宋宇航从“语言关”挫折到赢得信任的服务成长故事。
日前,宋宇航随师傅车彦朝为胡家山村的王生文安装新电表。沟通时,王生文的方言和手势让他不知所措,反复询问仍不得要领。车彦朝立即用本地话顺畅交流,迅速确定了安装位置。这次经历让宋宇航下定决心,不仅要懂业务,更要听懂这里的乡音。
从那天起,宋宇航成了所里的“方言学徒”。他跟着车彦朝,把常用服务用语用拼音标注存入手机,反复练习。下班后跟随车彦朝走访村庄,一边帮老人检查线路、更换开关,一边在实践中锻炼听力和表达。
据了解,为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国网吴堡县供电公司系统性推行“老带新、师带徒”帮扶机制。像宋宇航这样的青年员工,都被安排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结对。一方面,该公司梳理高频服务场景中的本地方言,并鼓励员工用跟读等方式自学互练。另一方面,新员工入职后必须跟随老师傅实地走访,在安装电表、检修线路中,边做边学,同步提升业务能力和方言沟通水平。
此外,在语言融合的基础上,该公司进一步推行“网格化服务”,将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位客户经理承包到村、责任到户。不仅按计划下乡,还处理报修工单,更主动对辖区内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建立专项服务档案,提供优先响应、定期回访和个性化用电帮助,确保服务无死角。
从“听得懂”到“做得暖”,信任在服务中点亮。如今,像宋宇航一样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电力服务人员。他们传递的不只是电流,更是用心编织的信任。下一步,国网吴堡县供电公司将服务从“最后一百米”延伸到“贴心零距离”,真正让电力服务成为连接企业与群众的温暖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