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陕西公安机关在19项全国比武竞赛中,斩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是陕西公安机关积极践行新警务理念,系统推进“做优专业警种、做强科技赋能、做实教育训练”三大举措的生动缩影,更是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有力印证。 以“专”对专,赋能基层实战 做优专业警种,机制保障先行。2024年以来,陕西省公安厅以专业打头、专班牵动、以专对专为工作思路,持续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出台指引,警种部门赋能基层实战的能力本领显著提升。 陕西省公安厅建立省级警情标准库,作为警务工作的“智慧大脑”和“神经中枢”,实现各类警务资源一图调用、全量数据自主抓取、重点警情自动预警,为专业警种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是110接处警工作的重大优化升级,省级警情标准库大幅提升了数据汇聚、治理和分析效能,接处警全面实现了规范化、智能化。”陕西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副主任陈阿强介绍。 为适应新时代公安机关实战需求,陕西省公安厅持续加强专业力量建设,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在警犬技术领域,陕西公安加速推进警犬基地建设,充实专业人才组建省级实战团队,并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在警犬繁育、种犬改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无人机应用领域,统筹规划2025年至2027年发展目标,推动建立一体化运行的管理应用体系。目前,陕西公安无人机操控员数量、配备数量同比分别增长66%、22%,在多项任务中帮助节约警力达30%以上。 同时,陕西省公安厅部署推进“十大行动”,严厉打击经济、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和资源等领域违法犯罪。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挽回预付消费经济损失1.76亿元,破获对公侵财犯罪案件18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4名,挽回资金4100余万元。 以“智”提质,构建现代警务 1月9日凌晨,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东风路派出所视觉超算警务平台弹出预警,辖区唐潮城某火锅店门前有3名人员形迹可疑。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立即指令巡逻民警到场处置。3分钟后,民警将正在撬锁准备实施盗窃的3人抓获。“视觉超算警务平台大大提升了主动发现和处置效率,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东风路派出所民警李金平说。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科技赋能是关键。陕西省公安厅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建成14个信息化应用平台,推动数据融合与服务优化,实现“一次录入、全网共用、一键登录、全网通行”。 今年3月上线运行的陕西政法单位跨部门大数据协作办案平台和执法办案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基层民警办理刑事案件时间平均缩短60%。由陕西省公安厅牵头搭建的人员失踪警情预警处置模型投入运行3个月,接报案失踪人员找回率达99.63%。目前,陕西公安累计有1400余个高频场景应用模型、100余个移动警务App上线运行,为实战提供定制化、场景化支撑服务。 “平台每天推送工作清单,完成情况一目了然,评价也更科学客观,我们干工作更有方向了。”韩城市公安局龙门派出所民警牛明煜说。 以“训”促战,提升实战能力 如何锻造过硬公安铁军?陕西公安将教育训练定位为源头活水,制定“育才聚才”行动计划(2024-2027),细化16项教育训练任务,搭建起队伍能力提升的路线图: ——实训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综合训练基地3个、市级11个、县级95个; ——着眼实战的培训密集开展,省公安厅牵头组织各类培训129期、培训2万余人次;各市公安机关举办各类基本训练、发展训练、专业训练共计890期,参训人员5.2万余人次; ——基层的创新做法全面开花,西乡县最小作战单元协同处置训练、宜川县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推广。 科学、系统、精细的教育训练体系,促进了警种与学院的深度融合。陕西省公安厅坚持教学相长,开展领导干部进课堂、实战教官进学院、学院教师进所队的“三进”工作,累计组织厅机关领导干部教官团队16人授课62次,今年以来分两批安排260余名公安院校教师和博士生赴一线派出所轮岗;依托陕西警察学院建成实验室6个,另有9个在建实验室加速推进;大力推行“科技+”“网络+”“智能+”等新型训练方法,让科技素养成为民警的必备技能。 “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推行素质强警计划(2025-2027),计划用三年时间常态化推进政治、法治、实战、科技、作风‘五项练兵行动’。”陕西省公安厅队伍建设指导处警训科科长宋文汉介绍,全省将建立省、市、县三级教官库,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持续提供人才保障。 来源:人民公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