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高歌 记者 马军伟)今年10月是第16个全国“敬老月”,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主题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各地通过多样化服务和活动传递关怀,助力老龄事业发展。据悉,省慈善协会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为主题,动员社会爱心捐赠,携手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广大志愿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慈善敬老活动。
每年联合各市县慈善协会开展活动
据了解,重阳节关爱困难老人是省慈善协会的品牌慈善项目。从2002年起,省慈善协会每年联合各市县慈善协会开展重阳节关爱困难老人联合大行动,慰问2万名孤寡、困难、孤独老人,累计募集款物4700余万元,惠及老人近50万人次。
今年重阳节敬老活动重点帮扶困难老人、残障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灾区老人,省慈善协会按每人340元标准安排慰问1万名老人。重阳节前,省慈善协会在咸阳市淳化县举行2025年九九重阳节关爱困难老人活动启动仪式,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爱心企业积极响应,在启动仪式现场,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禧福祥集团、陕西亿杰控股集团、羊中王集团分别向省慈善协会递交捐赠款物示意牌。西安成城裕朗商贸公司捐赠部分大米和食用油,省慈善协会向淳化县捐赠关爱老人款物10万元。同时,为参会老人代表赠送节日慰问品。会场外,省慈善志愿者为老人们开展义诊、义演和免费理发。
为80岁以上院士送去书画作品
重阳节当天,由省慈善协会主办、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与陕西国杰院士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的“致敬院士·重阳节慈善书画敬老活动”在陕西国杰院士服务中心举行,活动向我省舒德干和孙树侠等15位80岁以上院士赠送由省书协主席、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红春等11位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
舒德干动情地说,在重阳节收到这样特别的礼物,感受到的不仅是节日的祝福,更是社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与关怀。省慈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吴前进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更是慈善人的责任义务。
此次活动省慈善协会特意组织艺术家们创作作品,表达对院士的敬重与祝福。参加活动的各位艺术家都是陕西书画界的佼佼者,造诣深厚,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心怀大爱,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奉献艺术作品,这份情怀令人敬佩。
在全省推荐108名“慈善老人”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树立老年群体中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省慈善协会在重阳节期间,在全省推荐108名在慈善公益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的“慈善老人”。目前,108名慈善老人名单已收集完毕,对老人们的慰问、宣传工作正在进行中。
来自安康市的百岁“慈善老人”周观连,1941年入伍,1951年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5年2月转业到宁陕县人民法院工作,退休后积极支持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来自铜川市的“慈善老人”王晓英,现已88岁,从1956年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开始,坚持68年助学之路。2011年退休后,实施资助困难大学生四年一周期计划,每年从养老金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一名困难大学生,在当地传为佳话。
我省共有70多万“红马甲”慈善志愿者
数据显示,我省共有70多万名慈善志愿者,以“红马甲”为标识,奔走在全省城市社区街道和乡村农户家中,为困难群众送温暖、送关爱。2025年开展重阳节关爱困难老人联合大行动以来,广大慈善志愿者积极响应省慈善协会的号召,在省慈善协会志愿者分会组织指导下纷纷行动。他们通过调动社会各种慈善资源,以多种形式为困难老人送上节日礼品、生活服务及精神慰藉。
以全国慈善先进人物邱华为代表的爱心大姐团队志愿者,为扩大服务面,近期兵分两路,分别走进方新社区和西安脑病医院,为社区老人和患者义务理发。她的团队还携手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来到未央区孝心养老反哺中心表演文艺节目,还为老人们包饺子、整理房间、修剪指甲、暖心陪伴,用细致入微的行动给老人们带去生活服务和情感交流,让老人们过一个祥和温馨的重阳佳节。
红领巾夕阳红志愿者团队重阳节当天走进长安区子午镇递午村慰问抗战老兵、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省保健学会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医疗专家到雁塔区电子二路社区开展义诊,为老人们免费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太阳花志愿服务队20多位的哥的姐带着慰问品来到长安区引镇街道许羊村,入户慰问困难老人;陕西紫元春酒庄及相关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慰问活动,先后到商洛市杨斜镇敬老院、小岭镇常湾村慈善幸福家园,给老人们送去价值2万多元的羽绒服、棉手套、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数据显示,整个“敬老月”,全省各市慈善会募集款物共计1020.15万元,慰问困难老人6062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