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产20吨煤就有1吨来自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每60秒就可以装满一节能装80吨煤炭的车厢,每15分钟就有一列万吨重载列车驶出,将“神东煤”送往18个省、4个直辖市。
11月20日,“政协委员走进神东——看科技创新发展”团队走进神东洗选中心大柳塔选煤厂,探索“神东速度”背后的奥秘。
在大柳塔选煤厂,一列重载列车匀速行进,全自动装车系统同步运行,精准完成落煤、平整与喷淋,全程无人干预。
“这套智能装车系统能根据不同煤质自动调整参数,实现精准配煤与高效作业。与传统装车模式相比,智能装车运用AI技术构建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智能化体系,能够准确判断放煤时机、确保煤均匀地装入火车,提升了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神东洗选中心主任郭建军介绍。
大柳塔选煤厂装车系统总装车设计能力达4400万吨/年,可实现多煤种自动配煤、灵活切换装车。装车站充分利用多塔联动、精准智能装车,曾创单日26列10.87万吨的装车纪录,月装车量最高纪录达315万吨。
郭建军说:“智能化转型不仅提升了装车效率与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把工人从简单重复劳动、重体力劳动、危险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神东设备维修中心维修二厂机加车间,一排排智能化设备高效作业,仅有少数工人在操作屏幕前实时监测。
维修二厂机加车间铆焊班焊工任勇刚坐在一组焊接机器人前,操作摇臂,组装一台3米长的板车。
“过去,至少需要3人协作一整天才能完成板车的组对,还顾不上焊接。”任勇刚说,如今,有了焊接机器人,半天就能同步完成整台板车的组对与焊接任务。
智能化焊接机器人不仅使工作效率成倍提升,还显著提高了焊接工作的精度与稳定性。同时,机器人焊接有效减少了传统人工焊接所产生的烟尘,从源头改善了作业环境,切实保障了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
设备维修中心还设有多个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凭借技术领先优势,为现场车间提供个性化服务。
“过去,我们的维修关键技术依赖国外厂家,不仅维修费用高昂,还面临严密的技术封锁,设备检修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张晓东青年工匠工作室”负责人张晓东介绍,工作室成立后,自主研发出的“光电触发测试装置”实现了旧件的重复利用,截至目前,已累计节约配件采购费用超过9700万元。
“10年前,我在神东矿区工作过。10年后,再次来到这里参观,我很受触动。神东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这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榆林市政协委员、陕西昊兴矿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城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