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蓓蕾
我依然清晰记得,2014年,那年我23岁,刚刚毕业,青春年少,坐在前往黄陵店头的大巴车上,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周杰伦的《一路向北》。车窗外风景流转,我怀揣着憧憬,又夹杂着点忐忑不安,看着后视镜里的世界,不断告别……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萧萧,走到陕煤运销集团黄陵分公司楼下时,我的手早已被冻得冰凉。报到之后,我被引至领导办公室,听完简短的介绍,领导友好地伸出手,就像长辈般握手欢迎,我的双手感到无比温暖。然后我被同事引导着前往办理住宿等手续。出门抬头看办公楼正上方赫然写着“黄陵煤温暖华夏五千年”,在那一瞬间,生性冰冷的我开始慢慢被温暖。
新人乍到,自然是要闹不少笑话。比如,对着化验室的女同事们直接喊了“姨”,被委婉劝说“叫姐就行,虽然我娃也就比你小几岁,但叫姐显年轻”;又如,接办公电话时,因生性内向,总是紧张结巴,脸颊通红,领导打趣道“小王,你不用害怕紧张,电话那头也就是个普通人”;再如,我连打印机都用不利索,同事热情地手把手教我,如何双面打印、换墨、处理卡纸……那些年轻的莽莽撞撞、笨手笨脚、直截了当、心直口快,最终被一颗颗温暖的心慢慢包容、接纳。
我还清楚地记得,入职不久,我参加集团开展的“情系矿山、感恩矿工”主题活动,伴着漫天雪花第一次走进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我和同事们在矿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更换好服装参观洗煤厂,了解工作流程和装车相关情况,让我对煤矿工人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切的感悟。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行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回走。化验室的几位姐姐聊着她们从入职到如今的工作生活过往,大家一时兴起打起了雪仗。嬉笑声中,我开始羡慕姐姐们的熟稔与默契,那时候还没意识到,若干年后,我也有了自己的“职场发小”。
陪伴我成长的那些人,因为各自的发展,有人晋升、有人调离、有人原地坚守,如今四散在各地工作,但仍在需要帮助时关心问候,在低谷时鼓励打气,彼此牵挂惦念,这不正是友情的具象化。
当然,在桥山之下、沮水之畔,给予我温暖的还有很多人,遗憾不能一一尽述。11年的时光,让我遇见了许许多多充满善意温暖的同事,也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认真负责、严守规则、勇敢担当、乐观向上、随机应变。我仿佛是一张白纸,自步入社会遇见他们起,便借用每个人的光彩,不断丰盈自己的人生,渐渐描摹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这幅画虽尚未完成,但依然值得期待。
回想起那年怯生生地打电话问领导,应该如何乘车去单位,电话那头反复嘱咐“一定要告诉售票员是去黄陵店头,有好几个叫作店头的地方,千万别走错了”。现在,再也不会担心走错,因为在我的心里,黄陵店头早已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我心底的“第二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