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税务帮扶有力 山村迎来“幸福年”

税务帮扶有力 山村迎来“幸福年”

2022-01-26 16:25:17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石昊天 陈显信 记者 苗嘉诚)春节前夕,从陕西省宝鸡市向西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约80公里,翻越陕甘交界沟壑纵横的西部群山,便来到与甘肃省一河之隔的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胡店村。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折返走过胡店大桥,行至村口,平坦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两排白墙灰瓦的民居映入眼帘,家家门口挂满了火红的辣椒和金黄的玉米,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位于秦岭山脉西麓的胡店村,是陕西最西边的一个村庄。几年前,记者曾经到过这个村,但今昔对边,记者明显感受到了这里的巨大变化。

“5年前,我们胡店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来到胡店村村民刘记海的家中,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自从税务驻村工作队来到我们村,短短几年时间就让村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路平了,产业来了,收入增加了,村里一天一个样!”

图说:宝鸡市税务局领导在胡店村走访,并向村民送去新年的祝福

村庄变的更美了

过去的胡店村四面环山,沟壑纵横,交通闭塞,资源匮乏,村民们靠天吃饭,也因天致贫,是一个地道的穷山沟。这样一处落后小山村,在宝鸡市税务局、宝鸡市陈仓区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全村群众不仅彻底甩掉贫困帽子,还过上了幸福生活。

以前村子不仅穷,还脏乱差。如今随着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整个村子也开启了“美颜”模式,整治人居环境卫生,清理陈年生活垃圾,消除通村道路沿线隐患,治理河堤河道卫生,完成灾后重建安全饮水项目,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矗立在道路两侧,沿河的渭河河堤正如火如荼施工建设,村民在新建的异地扶贫搬迁小区里安居乐业,如今的胡店村山好、水好、空气好,小村魅力倍增。

基础设施的完善带给村民鼓舞与希望。“以前村里环境差,没有水泥路,垃圾随意堆放,一到下雨天就出不了门了。”村民王宝海说,如今村里的路也修好了,路灯也架好了,广场也修下了,感觉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越来越美满了。

村民的腰包鼓了

“以前村子里穷,我们常年靠外出打工挣钱,如今有了产业我们不用在到外面奔波了。”村民刘林军说。

为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让村集体增收,村党支部与驻村工作队把“主意”打到了村外的火龙沟景区身上。多次考察论证,争取群众支持,计划引进500万元投资,开发“火龙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发展林麝养殖产业。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鼓励村民种植花椒、柴胡、核桃、黄花菜,200亩花椒、300亩柴胡已初具规模;光伏扶贫电站、中药材晾晒场等集体经济纳入规范管理,以产业兴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今特色产业发展已稳稳托起了村民的“饭碗”。

“现在政策太实惠了,我们不仅种了花椒、柴胡,村里还为我们培训提高技能,帮我们找到工作,一下子收入增加了不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脱贫户李代志感慨地说道。在胡店村,和李代志一样的家庭不在少数,22名村民得到务工机会,人均每月增加家庭收入5000元。

文化生活丰富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记者在胡店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已贴上了春联,火红色的灯笼照亮着古朴的民居,村里的爱心超市门前,只见村民正排队领着年货和冬衣,个个喜笑颜开。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文化广场上,或打球、或锻炼、或闲聊。随着夜幕降临,广场舞音乐响起,欢快的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随着村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化墙等文化设施日益完善,红色文化、文化下乡、乡村春晚、文艺惠民系列活动等精彩纷呈,丰富了村民生活,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

“村里文化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广场建成之后,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孩子们现在放寒假了,都来这里休闲娱乐,学学毛笔字、下下棋、看看书。我们没有事就来这里打打球、锻炼身体,日子特别充实、有劲。”村民刘社太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

胡店村的面貌正在一天天改变。“乡村振兴并非一时之功,而是要持续发力全方位为乡村提供帮扶支持。”宝鸡市税务局驻胡店村工作队队长李林告诉记者。谈及胡店村的未来,李林说,“下一步继续发展特色产业,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未来几年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真正实现助农、惠农、兴农,把胡店村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美丽村庄。”

现如今,胡店这个赶上“后脱贫时代”新农村发展机遇的“小村”,产业多头、民心振奋,处处充满希望和生机,村民生活有了幸福的模样,全村上下满怀喜悦准备迎接属于他们的“幸福年”……

(编辑:张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