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陈晓蒙)“路虽远,然行者至;事虽难,然做者成!”这是汉钢公司烧结厂厂长助理王建鹏常常拿来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当进入到汉钢公司《基于“碳减排”的铁矿粉绿色均质烧结的技术》攻关小组之后,这句话的分量对于王建鹏来说似乎更重了。
“超厚料层烧结技术,在行业内首屈一指,该技术是汉钢公司自主研发的铁前提质降碳核心技术,是汉钢公司技术创新历史上投资最大、难度最高,更是国内最高端的铁前生产工艺技术的一次重磅级突破。”谈到项目确立的初心和项目带来的效益时,王建鹏满脸成就。
首创新、大突破。这简简单单、举重若轻的六个字,是以王建鹏为代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汉钢公司项目组成员历经几度柳暗花明之后,才摘取到的胜利果实。三年攻坚路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前进过程:先定目标,再一步步细化,根据试验结果由粗到细,不断调整优化。无“外援”力量可言,无成熟经验可借,在高炉产能不断释放的压力之下,项目攻关周期无限缩短,困难叠加之下,反倒让王建鹏等人决心更甚,整个攻关小组以引领行业技术为信念,夜以继日,风雨兼程。
前沿性的技术创新、标准化的生产工艺、破纪录的建设周期,既是汉钢超厚料层烧结技术的亮点,也是王建鹏等人全力攻坚的重难点。在非拿下不可的必胜目标背后,王建鹏严谨的科研态度与饱满的奋斗激情令人动容。从大量阅读论文文献,到初步形成工艺路线,再到前瞻性预判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他把技术创新的每一步都迈得稳稳当当。
在王建鹏看来,除了要兼顾众多新设备改造后的各环节接口问题,该项目最大的技术难关是烧结生产与环保数据的完美匹配。2020年9月,随着“双碳”大幕的拉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提质降碳战疫”在汉钢打响:全公司范围内成立专项小组,大力实施全流程工艺优化改进、全工序达标超低排放、全方位优化原料结构……“‘双碳’目标既关乎经济发展,也是汉钢公司向行业和社会的承诺,汉钢要承担起这一份社会责任,而这份责任现在落在了我们肩膀上。”
王建鹏的话语铿锵有力。烧结烟气综合治理项目建成投用后,基于“碳减排”的铁矿粉绿色均质烧结的技术体系日益完善,针对烧结工序燃料消耗量大、烧结矿质量不均匀的问题,如何从源头解决问题,促进减排与提质的双向提升,已然成为了燃眉之急。从国内矿的堆取料技术的自主创新到烧结料层梯度控温预热标准的控制,从铁前生产成本和质量指标的全面受控到非稳态烧结烟气活性焦脱硫脱硝技术的开发应用,王建鹏站在企业绿色发展的大局上,为汉钢找到了一条畅通、高效的技术创新之路。新项目的研发投用为汉钢公司一举拿下4项技术专利,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一等奖,陕西省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三新三小”创新竞赛活动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荣誉,科技成果突出。
经陕西省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多家钢铁企业推广运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化成看得见的项目进展,这是王建鹏心中坚定的信念所在,也是作为主要攻坚者的他和项目组一起努力的方向。
他的“求索奋进”,激荡出了汉钢人“勇气先登势无敌”的力量:先于行业内其他优秀企业研发运用铁前提质降碳技术创新项目,运行效果优于国际国内同类项目,投产首月铁前经济技术指标实现了历史突破,烧结工序SO2、NOx排放量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深知这一段创新道路走得并不容易,王建鹏和项目组成员在一步步推进新项目新技术使用的同时,十分注意对项目运行效果的观察、总结,坚持立足现场实际反馈,持续进行创新优化设计,并以此为起点打好汉钢公司技术创新持久仗。
奋进之路非坦途。从新项目的确定到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这股韧劲与拼劲同样也蕴藏在汉钢的技术创新发展的基因中,成为汉钢人共享的一股精神力量。于无路处踏出新路,王建鹏用最初的信仰,在汉钢创新发展的征途上,冲锋陷阵、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