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邹一铭)在旬阳市石门镇楼房河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新时代文明实践阅报栏吸引了村民驻足阅读。村党支部书记陈正尚说:“我曾经是一名农村教师,在学校时就喜欢看报纸做摘抄。站在报栏前,晒着太阳,读着最新的人民日报,我感觉精神了不少。”
阅报栏是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的精神阵地和文化驿站,尤其对于乡村而言,阅报栏是广大群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在乡村阅读的延伸,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窗口,还是村民汲取精神营养的“特色餐厅”。
图为旬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静在石门镇督查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微阵地”
当下,石门镇12个村(社区)均设立党报阅报栏,红色阅报栏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打通了基层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村里父老乡亲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党报阅报栏建成后,这里就成了各村(社区)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会有人过来观看,了解国家政策,时政新闻,还自发参与讨论。此举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还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扩大了主流舆论宣传阵地。 在楼房河村,文书邓维朋和一群老年人正围着新时代文明实践阅报栏,大家边看边交流,聊得津津有味。“你看村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看抖音、刷微信,手机不离手,作为我们村里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事来这里看看阅报栏里的内容,也挺好的”。邓维朋说道。
据楼房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正尚介绍,这块新时代文明实践阅报栏是政府免费给村里建的,作为最基层的党支部,他表示,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新时代文明实践“微阵地”,把党的声音传播的更广泛、更深入,真正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里路”。
红色党报阅报栏是石门镇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不仅能让党报走近群众,走进基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也有利于营造阅读氛围,扩大舆论宣传阵地。
现在,各村的村民多了一项“爱好”——地里农活不忙时,大家三三两两聚在党报阅报栏前,从当天张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上了解大事小情、感受身边变化。党报阅报栏作为党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传播科学与文明的重要窗口,必将极大地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的声音,潜移默化间提升文化素养,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会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更换新时代文明实践阅报栏里的内容,最大限度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把从阅报栏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让广大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零距离”服务群众,让文明实践之花绚丽绽放,”石门镇党委书记张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