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平安产险陕西分公司提示:珍爱个人信用记录,警惕“征信修复”陷阱

平安产险陕西分公司提示:珍爱个人信用记录,警惕“征信修复”陷阱

2022-08-08 17:51:29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薛凯)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征信报告被作为“经济身份证”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提到“征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做生意、买房买车……如果要贷款就需要用到个人征信报告。

       随着征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与征信有关的虚假宣传和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一些号称能进行“征信修复”的虚假广告就纷纷在网上出现,部分非法中介或个人,利用消费者缺乏征信知识和法律常识的弱点,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所谓的“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形成了集个人信息售卖、征信修复培训、征信加盟代理等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以修复征信记录为名骗取财物。部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由于轻信其谎言,导致“财信”两失的不良后果。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提示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以此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对此,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提示,“征信修复”不可信;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等说法;凡是声称合法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删除、修改征信记录。

       然而,“征信修复”的诈骗方式有哪些?消费者又怎么来避免上当受骗呢?下面,就随着小编来了解一下目前市面上“征信修复”的三种套路:

        一、骗取个人敏感信息

        惯用伎俩:谎称为办理“征信修复”需要,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敏感信息,然后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获利;有甚者还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冒名网贷,对信息主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二、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

       惯用伎俩: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洗白、铲单”或是“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为由伪造材料进行投诉,从而收取高额费用,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通常不予退款或直接失联。

       三、征信培训、加盟骗局

       惯用伎俩: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钱)景为理由,打着“征信”的名义开办培训、代理加盟等业务,实则为骗取培训、代理加盟费用。

       温馨提醒:如果个人信用报告上的记录是真实无误的,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擅自删除,以征信修复名义开展的业务,最终目的是您的财富和个人信息,请勿上当受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征信修复”骗术,守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呢?

       一、正确看待信用报告和不良记录

        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如果您认为个人信用报告存在错误、遗漏,可以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申请,要求更正。

如果个人信用报告上出现了逾期记录,也不用担心,一定要立即还清欠款,自该笔欠款还清之日起5年,逾期记录就会自动删除了。注:异议申请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养成良好信用习惯

       量入为出,不要过度负债。

记清时间,按时足额还款。审慎担保,履行担保义务。逾期发生,立即还款为上。身份证件,应当妥善保管。关心记录,定期查询报告。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任何打着“修复洗白”“逾期铲单”的幌子,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骗局。

       任何教唆用代理加盟、征信修复培训、考取征信相关资格证等方式开展宣传或收取费用的,都是骗局。


(编辑:王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