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马芳芳 刘小东 记者 冯红林)扛着十几公斤重的勘测设备跨过陕北的丘陵沟壑、钻过陕南的茂密丛林、徜徉于关中碧绿的麦田之中……这是陕西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输配电专业高级工程师王飞的工作写照。他常年穿梭在陕北高原、秦岭腹地、大巴山中,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为优化陕西配电网规划、提高陕西配电网质量奔走,以电为媒,为乡村振兴架起致富桥。
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从事电力工作,王飞是“半路出家”。1990年,年仅16岁的他应征入伍,懵懂的少年,并不知道军营对这一生的影响有多深远,性格好强的他只知道,当兵就要当个排头兵。在繁重而艰苦的军营训练之外,他挑灯夜读、勤学苦练,最终考上军校,先后获“优秀士兵”及个人“三等功”等荣誉。
在部队待了15年,31岁的王飞转业到原陕西省地方电力设计有限公司。“陕西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在部队是戍边卫国守边疆,在地方是建设经济繁荣祖国,都是为人民服务。”提及转业原因,王飞这样说。
王飞在部队从事管理工作,转业后从事技术类工作——输电线路勘测设计。隔行如隔山,脱下军装,从“零”学起,压力是很大的,但他没有丝毫退缩。“我把输电线路设计当做一个战场,冲锋拿下阵地给大家看看!”面对周围人怀疑的目光,他暗下决心。
面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高新”工作,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配电网设计师,服务于陕西电网建设,服务于三秦大地的乡村振兴。
优秀军官变身“技术大拿”
一路走来,王飞历经艰辛。他深刻记得第一次参加线路工程设计图纸审查会的尴尬,同事问:“导线弧垂是多少?”这本是线路设计中最常规且应脱口而出的参数,王飞却答不上来。那一刻,他无地自容。
但他并没有气馁,凭着一股子“牛劲”奋发图强。从最基本的线路专业术语、线路的测量仪器使用等一步步来。上培训班、请教同事、师傅、查资料,搞清楚技术参数,记牢计算公式,掌握设计技术。每天下班,王飞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们先走,我锁门”。
“那时候跟走火入魔一样,只要看见线路杆塔,都要在脑子里研究个半天。有次接孩子放学,站在学校门口的杆塔旁,研究起了该塔的型号及技术参数并对照线路设计标准在心里默默核对,直到孩子等不住出校门来找才回过神。”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遭遇过各种野外危险、承受过无数次滑落摔伤带来的痛苦,如今,王飞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的输配电线路设计师。他凭着一股子“牛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实现了从“军转干部到专业技术专家”的华丽变身。
“技术大拿”到配电网技术专家的进阶
配电网作为电网的“最后一公里”,是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11月,配网技术部正式挂牌,作为部门组建工作的负责人,王飞深入10千伏的末端,进农村入农户,实地调研、查找问题,从完善和规范设计流程,统一设计标准为切入点,总结和创新管理模式,逐步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让配电网技术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经历了春耕夏耘,王飞先后参与、独立和主持完成陕西地域内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规划、可研报告、工程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134项,设计线路总长达1300多公里,参与编写了多项配电网企业技术标准,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近10项,负责和组织对县级配电网设计成果标准化审核年均达4000余项,获得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2019年度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成果,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党员”。
回顾王飞从事输配电线路设计的18年历程,是荆棘满地的一路,也是铺满鲜花的一路。从“兵哥哥”成长为“技术专家”,其中的艰辛,旁人难以体会,但也正是这艰辛铸就了如今的成功,衬着荣誉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