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喻东平 刘文东 记者 李杰)“这下好了,水渠新修了,以后再也不用为放水发愁啦。”望着面前刚刚建成的一条400多米长的“U”型渠道,汉中市城固县代家山村村民代兴华满脸的笑容。
石门灌区南干渠二十八斗渠改造前年久失修,淤积严重。(摄影 金建军)
据了解,这渠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原来是引褒惠渠的水灌溉农田。石门水库修建后,这段渠道就作为石门灌区南干渠二十八斗渠的下游段,一直使用。因为是田间渠道,进不了灌区骨干渠道维修计划,村组和用水户又拿不出钱来维护,天长日久,这段渠道老化失修,渠身严重变形,渠底淤积厚实,渠堤两岸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破败不堪,灌溉期间漏水严重,行水效率低,严重影响下游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群众意见很大。
新年伊始,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部署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干部职工进万家门、知万家情,真心真意为灌区用水户解决问题。干部下村走访中,了解到代家山村二组渠道失修、灌溉困难的情况后,段家山管理站立即上报管理局。经过技术人员现场查看、实地测量,该局将这段渠道列入2022年度灌区末级渠系维修改造工程计划中,于今年1月31日开工建设。
施工单位提出,渠边的菜苗和杂树,影响施工。水管站站长黄平镇,带领党员李晓桂和包片职工金建军,多次与村“两委”沟通、协商,取得了村组的支持。他们共同组织村民代表开座谈会,重点农户上门动员,强调渠道改造的必要性,说明水管单位的决心和困难,求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两周内,15户村民自行将渠堤上的胡豆苗、油菜苗及灌木杂树全部砍倒、运走。
汉中石门灌区南干渠二十八斗渠衬砌改造过程中。(摄影 金建军)
渠道上又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施工单位的挖掘机挖树根、清淤泥、填土整形……投资12.8万元,为二十八斗渠修建400米的“U”型渠,对38米渠道进行修补,清理了渠堤上的杂草灌木,曾经“脏乱差”的老渠道迅速改变了模样。水管站精心组织施工,派人现场旁站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农户的影响。短短49天,一条外形优美、结实耐用的渠道展现在村民面前。
据了解,围绕近年水旱灾害造成的田间水利基础设施损害,石门水库管理局积极实施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维修养护、渠道安防设施、抗旱应急工程,加快推进狮子沟、曹家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度,实施老虎沟灌排工程建设、东干渠猫头嘴、南干三支渠滑坡治理等综合治理,努力补齐灌区灌溉设施短板。去冬今春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要求3月底前完工,全力保障2023年春耕灌溉用水需求。
代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长庆告诉记者,石门局给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年年放水困难,部分村民怪“两委”无能,总与村干部对着干,灌溉水费更难收。今年渠道维修改造后,水好放了,村民气也顺了,下游1240亩农田的用水条件大大改善,切实解决了314户用水户“急难愁盼”的问题,使广大村民感受到灌区改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