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冬至”的诗情画意

“冬至”的诗情画意

三秦都市报 2023-12-25 06:23:21
分享到:

■魏益君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古代的冬至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冬至,就更是别有一番情调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唐代杜甫的《小至》,是对冬至时节的传神描述。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的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阳气初动,春天也就快来了。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内的灰相应飞出则知冬至已到。堤岸好像在等待腊月快点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中的蜡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

宋代朱淑真的《冬至》,是对春天的美好期待:“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寒冬已至,那春还会远吗?即使万物凋零,萧条不已,可那含苞的梅花,渐长的日光,都叫人满怀希望。

宋代苏轼冬至时节出外赏景,可算是别具一格了。《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这时节,水底的暖气将回而未回,大地还是一片凄冷,寒雨萧萧,打湿了地上的枯草根。还有谁,能像我苏夫子一般,不是花开时节,竟肯独来赏景?

杜甫在冬至过后,反而更加思念故园。《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遥远的成都思念洛阳。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在洛阳的兄弟朋友。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沴逐冰消。梅含露蕊知迎腊,柳拂宫袍忆候朝。多少故人承宴赏,五云堆里听箫韶。”冬至时节,翻阅赏读古诗词里的冬至,去感知那份隆冬时节的别样情调,心也会变得温暖如春。

(编辑: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