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陶颖 代泽均 余慧敏)文明绿色祭扫,缅怀树葬逝者,了解树葬等节地生态葬。4月2日,由省委网信办主办,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公益记者网、阎良区民政局、西安市阎良区汉皇树葬墓园承办的“网络中国节·清明”之“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活动举行。
“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3月28日,秦闻客户端发布“网络中国节·清明”之“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的活动消息,征集20位志愿者,清明节前夕走进树葬墓园,缅怀树葬先行者。来自西安、渭南等地的志愿者纷纷报名参与。
4月2日9时许,记者来到西安市阎良区汉皇树葬墓园公祭仪式现场,看到不少人前来祭扫,树枝上系着许多丝带、风铃。
10时,公祭仪式正式开始。默哀、净手、敬献花篮、敬献鲜花、诵读祭文、宣读倡议书、行三鞠躬礼……现场庄严肃穆,哀思绵绵。
登记为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代表翟清风,现场宣读了倡议书,文明祭祀,提倡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往事等方式怀念先辈;节俭祭祀,倡导孝老敬老、厚养薄葬;绿色祭祀,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网上祭奠、家庭追思、制作思念卡、撰写感言体会等绿色环保祭扫活动……
绿色殡葬理念渐入人心
杨先生作为家属代表,参加了公祭仪式。4月2日,来到墓园,看着如同花园般的园区,他的内心无比宁静,手捧一束鲜花,走过蜿蜒的小路,来到故去亲人的墓前,他深深缅怀。“我父亲去年离我们而去。绿色文明殡葬是大势所趋,树葬是他自己的选择。”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家人了解到树葬,是通过社区的宣传。“树葬,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种精神的寄托,是让逝者化为春泥更护花的生命礼赞。每一棵树都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生生不息,承载着我们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和永恒记忆。”
志愿者队伍中,有人在进行生态葬的宣传。“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不仅可以节约土地和资源,还能起到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宣传过程中,有人表示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航空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赵冰说。“随着时间和观念的转变,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这样的方式。”志愿者李莹说。
采访多位前来祭扫的群众,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等节地生态葬方式安葬逝者,采用植树、献花、系黄丝带、网络祭奠等现代文明祭扫方式缅怀先人。“汉皇树葬墓园当时是陕西省首个生态树葬墓园,从最初的墓园工作人员入社区宣传到如今的群众主动咨询,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文明祭祀、厚养薄葬的殡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西安市阎良区汉皇树葬墓园经理沈文说。阎良区民政局副局长刘军超说:“树葬生态区,不留坟头、不刻碑,用的是可降解的骨灰盒,对殡葬文明改革起到很好的作用。”
省委网信办、三秦都市报、三秦网、阎良区委网信办、阎良区民政局有关同志,家属代表及富平县帮帮乐公益协会、稀有血型陕西清风救援队、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初木公益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参加活动,以一种尊重生命、回归自然的方式,来向选择树葬的逝者表达最深沉的怀念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