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薛凯)8月27日,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甘陕分公司在高陵作业区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中国式现代化管网图景”为主题的媒体公众开放活动,庆祝其首台套国产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安全运行十二年,并宣布累计向陕西省供气已突破340亿立方米的历史性里程碑。
十二载坚守,铸就“中国芯”辉煌
作为“全国一张网”油气资源版图中的璀璨明珠,高陵作业区是全国首座全面采用国产电驱压缩机组的试验基地,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是“中国制造”向高端装备领域迈进的缩影。
高陵作业区共有4台套20兆瓦级国产电驱压缩机组,设计年输气能力为280亿立方米,设计输气量可替代3701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107.8万吨有害物质、4022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自2012年首台套国产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成功投运以来,这台“心脏”设备已稳定运行超过十二年,累计向陕西省供气突破340亿立方米大关,进入冬季保供期,向西安市供气量约占西安市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0%,这一串数字背后,是对陕西省乃至全国能源结构优化与环境保护的积极贡献。
技术自立,打破国际垄断
大功率电驱压缩机组,这一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关键技术,曾长期被国际巨头所垄断。高陵作业区的成功实践,实现了从设计、制造到运维的全链条自主生产、自主安装、自主运行、自主维护保养,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构筑了坚实的技术防线。这一历史性突破,是对“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有力回应,也是我国能源装备自主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双集中+预防性维护,助力站场管理模式转型
高陵作业区采用“双集中+预防性维护”模式强化安全管理,“双集中”即集中监视与集中巡检,双管齐下,构建了高效智能的管理体系。集中监视方面,作业区充分利用SCADA系统的强大功能,将各类数据无缝集成至集团公司及西北公司的监控中心,实现远程、实时的监控与精准操作。集中巡检则侧重于人员作业的优化与整合,通过日常巡检、专项检查及跨部门联合巡检的有机结合,确保了设备状态的全面掌控与稳定运行,进一步巩固了智能站场的管理基石。在此基础上,预防性维护作为关键一环,通过精心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周期性的设备保养工作,不仅大幅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还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与运行寿命,这为高陵作业区向无人化、少人化站场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引领,激发发展新动能
党建工作是高陵作业区发展的红色引擎。作业区党支部创新打造“115初芯”党建品牌,总结提炼‘五心’党建工作法,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活力,为高陵作业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展望未来,续写能源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陵作业区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初心使命,以清洁能源为引擎,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征程中,高陵作业区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应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