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师者匠心:学识与品德的双重修炼
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有资格为人师者。正因为如此,每个教育者都应该不断地学习突破,积累挑战,新时代还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赢得社会的肯定。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
教师不仅是以“言传”教授知识,而且是以“身教”培养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你对他的影响是没有任何力量能代替的,因而你要对孩子的前途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孩子身上留下你的影子。”
时代使命:培育强国栋梁的引路人
当下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中国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爱国的高素质的人才。而教师就是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素养,打造一支作风优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强国的永恒追求。
守正创新:教学改革的深耕者
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教师更要拥有家国情怀。教师要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现在的富有、便捷、科技的中国发展,是一代一代的革命前辈靠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的精神开拓出来的。启发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接好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心怀祖国,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新时代的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用知识的
新时代的教师更要以“大先生”的躬耕精神,在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上不断守正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新时代的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采用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AI教学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只有紧跟新时代的技术、理念的更新,不断学习钻研,才能深耕在教育的田野收获一片沃土。
仁爱育人:个性化教育的践行者
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具备智慧和爱心,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要用仁爱和弘道之心,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要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技术大变革的时代
当代的教师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不断突破进取、历练品格,努力争当教育的大先生,让教师的魅力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壮丽篇章。
(作者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