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明杨 记者 亓敏)国防战线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朴实平凡的外貌可能从未引起过你的关注,但你一定听说过他们的工作。在无数个昼夜更迭、寒暑交替的日子里,他们迎着晨曦出发,踏着星河归来,肩负着特殊物资的运输任务,默默地坚守在保卫押运一线,一干就是10年、20年……他们,被戏称为——现代“镖师”。在这份坚守和执着中,他们穿梭于城市与荒野之间,用责任和汗水筑起一道安全防线,铸就了“能吃苦、善战斗、甘奉献”的押运精神。
艰苦工作条件 铸就能吃苦的押运精神
某次,公司接到重点科研试验任务,要将产品押运到西北大漠深处,等待试验结束后才能返回。
“队里老蔡带着我们在大漠里三进三出,饿了吃饼干,渴了喝凉水,足足呆了二十多天。虽然苦吧,但是值得,因为公司试验任务顺利完成了!”一名年轻押运员自豪的说:“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也能为科研做贡献,挺骄傲的……”在黝黑皮肤的衬托下,他的笑容格外灿烂。
押运员的工作就是这样,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只要接到任务,就要立即出发。在押运途中,如果有人感冒、中暑也是棘手的事,因为不能随意换人,只能靠吃药硬撑,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好好休息。押运员多数时候都是野外露宿,尤其到了夏日夜晚,蚊子就开始光顾车厢,野外的蚊虫要比家里的大好几倍,都是成批成群地飞扑过来,即使浑身涂满风油精,一夜下来,还是被咬得鼻青脸肿。
准军事化管理 铸就善战斗的押运精神
采访押运班班长时提到,“押运工作点多线长,对押运人员身体素质、业务能力要求极高,为了保障安全,我们一直都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作为道路运输押运员,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看护车辆,更是要确保每一批物资安全、准时抵达目的地。“即便没有押运任务,我们都会经常性组织开展队列、体能训练,为的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万无一失”。为此,他还通过自身多年的押运工作经验,总结出了《押运实操“二十条”》,被同志们称为“工作法宝”。
除此之外,押运队还会不定期组织押运员开展道路安全应急演练,模仿道路上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状况,让押运员在反复模仿中熟练掌握解决各种应急问题的能力。
一次任务让一位从业押运十余年的老师傅提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有一次,押运车在山区遭遇暴雨,大雨冲刷着山坡,污泥被裹挟而下堵住道路,押运车根本没法动弹。我们想,万一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山上再冲泥水下来,灌进车厢就麻烦了!大家当机立断,赶紧找来车上的铁锨等简易工具,顶着风雨和再次滑坡的危险,硬是在泥泞中开辟了一条临时道路。将车辆开到安全地带后,顾不上满身的污泥和湿透了的衣服,立刻对物资数量、状态进行重新清理、检查……最后愣是一点没耽误,将物资安全准时送达。这一仗啊,大家打得漂亮!”说完,他情不自禁地跷起大拇指,露出从容的微笑。这个“赞”,他们配得上!
服务中心大局 铸就甘奉献的押运精神
2025年,公司生产任务相比以往都繁重许多,押运队依然保持着不惧风雨、砥砺前行的工作作风,为公司安全、健康发展默默奉献。有时候刚刚当晚押运回来,天一亮又踏上了征程,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路途上千公里。“每次看到物资安全抵达,心里就特别踏实,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押运员们常常这样说。一季度以来,押运队伍累计执行押运任务105车次,行驶里程13余万公里,高标准、严要求,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各次押运任务。
押运员东野师傅说:“我们就像一家人,彼此信任、彼此支持!”为了完成押运任务,他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押运队成为了他们另一个家,彼此也是最亲近的家人。在他们心里,职责就是“守好大家”,押运任务高于一切。就是靠着这样“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保障了公司各项科研生产任务正常进行。
还是一样的早上,6点刚过,晨曦雾霭。还是一样的任务,出发前检查车辆、排查货物状态。随着几声清脆的“滴滴”,他们还是一样,踏上征途,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