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李海涛 通讯员 贾梦瑶 王博)“医生,我能不能不开刀,不破坏胆管结构,也不带引流袋?”近日,因胆管结石引发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急需手术的患者张女士,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通过“经胆囊管胆道支架植入术”,既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据了解,该手术经查新为国内外首例。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61岁的患者张女士,近日满怀期待地来到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胆石症”专病诊室,她因胆管结石引发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总胆红素升至正常值的3倍,淀粉酶达到正常值的13倍,转氨酶也是全面异常,急需手术。面对传统手术方案,这位做足功课的“学术型”患者却提出了“任性”的要求:拒绝切开胆总管、保留括约肌功能、术后不带引流袋。然而,她“任性”的手术要求,也给医院带来难题——既要彻底清除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充分引流胆汁,又要规避传统术式的“创伤后遗症”。
如何破题?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普外科四病区(腔镜外科二区)团队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4月18日,他们为患者张女士进行“经胆囊管胆道支架植入术”,以“不切开、保功能、内引流”的微创技术,为胆管结石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经查新该术式为国内外首例。
术后第一天,总胆红素下降36%,谷丙转氨酶下降94%,谷草转氨酶下降90%,淀粉酶直接恢复正常,随着内引流自行排出,张女士康复出院。
提及该项术式的创新应用过程,王博主任深有感触:患者诉求倒逼技术创新,既要“根治”也要“无损”
胆管结石是引发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传统手术方案林林总总,但各有局限: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人体天然的“胆汁阀门”和“细菌屏障”受到影响。
开腹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需切开胆总管前壁留置T形管,术后携带胆汁引流袋长达月余。
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PTCD)。虽能暂时减黄,却无法解决结石问题,仅为姑息治疗。
“患者既要疗效保证,也要生活质量,‘既要也要’的双重需求不是苛刻,而是推动技术革新的核心动力。”王博主任坦言。
面对挑战,王博主任带领医疗团队,利用废旧器材模拟手术操作,通过一步步沙盘推演、一次次集体讨论,最终设计出“无胆总管切开、无括约肌破坏、无体外引流袋”的全新术式——经胆囊管胆道支架植入术。
“这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理念升级——从‘治病’向‘愈人’的跨越。”科室首席专家周群副主任医师评价道。
截至发稿,该术式目前已成功实施14例,手术成功率100%、结石取出率100%、零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