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室节能灯具到校园资源中转站,从创意环保课堂到社区志愿宣传,6月27日,西安经开第五小学以“无废学校”创建为契机,将绿色环保理念深植校园,在暑假来临之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无废答卷”。
制度先行,织密校园环保“管理网”
在西安经开第五小学,每一份废弃物都有专属“管理档案”。学校构建“1+N”无废管理制度体系,以《校园废弃物全流程管理办法》为纲领,配套6项专项细则,将实验室危废、绿化化学品、生活垃圾等管理责任精准落实到后勤处、科信组、德育处等部门。“日巡查、周汇总、月考核”的常态化监督机制,让校园垃圾分类准确率高达 98%,危险废物更是实现100%合规处置。这套精细化管理模式获区教育局发文推广,成为区域校园环保的“标准模板”。
教育浸润,点亮师生绿色“心灯”
当科学课变身“垃圾分类实验室”,当美术课成为“旧物改造工坊”,无废理念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融入课堂。西安经开第五小学将无废教育深度融入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5门学科,开发“垃圾分类实验”“饮料瓶变花瓶”等特色课程,让1500余名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环保智慧。
校园里,“无废小达人”评选、“变废为宝创意赛”等活动精彩纷呈;校园外,“绿芽环保社团”的小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开展节能巡查、环保宣讲15次,带动 800余户家庭加入垃圾分类行列。
资源焕新,打造低碳校园“新样板”
西安经开第五小学内,节能细节随处可见:25组分类垃圾桶“上岗”,教室换上节能灯,楼道光感灯具“人走灯灭”,年节水500吨,年节电8000度。更令人称赞的是,学校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每年减少1000余册新书采购,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在“校园资源中转站”,旧衣物、废纸、饮料瓶等“废品”摇身一变,成为学生手中的创意手工艺品。千余件作品在校园展览,部分还斩获市级环保创意大奖,真正实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从制度创新到教育实践,从资源节约到社区联动,西安经开第五小学用行动诠释“无废校园”的深层内涵。这所绿意盎然的校园,不仅实现废弃物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更以教育为桥梁,构建起“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绿色生态链,为西安市无废城市建设注入强劲教育动能。(通讯员 王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