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李佳宁 曹徐和乐)盛夏骄阳似火,实践步履不停。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丹凤棣花古镇、明王宫,在古韵悠悠中触摸历史脉络,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开启一场文化探寻与实践赋能的双向奔赴。
棣花深处:触摸文脉,问诊乡情
实践队第3天抵达因白居易诗句“棠棣之华”而闻名的棣花古镇。这里不仅是商於古道上的千年驿站,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探访文学故乡,诵读经典感悟
队员们怀着敬意走进贾平凹故居。在充满陕南风情的院落里,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成长历程和创作生涯。故居内陈列的书籍、手稿和生活用品,无声诉说着作家与故土的深情联结。最动人的一幕,莫过于队员们围坐一起,齐声朗读贾平凹先生的经典散文《丑石》。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哲思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队员,启发大家思考平凡中的坚韧与价值,更坚定了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服务人民的信念。
(队员们在贾平凹故居内参观)
(队员们齐声朗读贾平凹先生的《丑石》)
行走古街巷,倾听健康之声
(队员们进行健康调研的照片)
明王宫前:雕梁画栋,见证水运沧桑
带着对棣花古镇的初步了解和对居民健康的关切,实践队来到丹凤县城西南隅的明王宫(船帮会馆)。这座由清代船工集资修建、供奉水神“平水明王”的华丽建筑,被誉为“花庙”,是丹江水运辉煌历史的见证。
惊叹古建瑰宝,解码匠心智慧
队员们被精美绝伦的古戏楼深深震撼。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仔细观赏戏楼梁柱上繁复精细的木雕,数百人物演绎着“大禹耕田”、“文王访贤”、“赤壁怀古”等历史典故,栩栩如生。队员们不仅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折服,更对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艺术价值赞叹不已。同时,大家也参观了馆内陈列的历史展览,深入了解了丹江漕运的兴衰历程、船帮的组织运作以及“明王”信仰背后的民间智慧与文化内涵。
(队员们在明王宫参观)
实践心声:扎根沃土,矢志奉献
一天的行程充实而富有意义。从文学巨匠的精神家园到古代船工的精神寄托之所,从健康调研的深入基层到精美艺术的熏陶感染,队员们脚踏千年古镇的青石,仰望精雕细琢的戏楼,倾听乡邻朴实的健康诉求,感悟文学经典的深邃力量……此次丹凤之行,对于护理与康复学院实践队的队员们而言,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专业实践之行,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使命教育。
体会感悟
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既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文化自信;更要将双脚深深扎进基层的土壤,了解国情民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健康、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未来,护理与康复学院的学子们将继续秉承“西医精神”,带着在棣花古镇和明王宫收获的感悟与力量,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