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近日,唐都医院胸腔外科闫小龙教授团队在全国率先应用“AI+AR智能导航定位系统”,为一名肺结节患者完成无辐射术中精准定位及微创切除手术。这标志着我国肺结节诊疗正式迈入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的新阶段。
肺癌常年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而肺结节的精准定位是早期治疗的关键。传统流程需患者在CT室局部麻醉下接受穿刺定位,随后转运至手术室进行切除。过程中患者需承受定位疼痛、多次辐射暴露,且易因转运导致气胸、定位标记脱落等风险。而此次应用的JediVision®系统通过“AI三维建模+AR实时导航”,使定位与切除能在全麻状态下与同一手术室无缝衔接。患者全程无痛、零辐射,手术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40%。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左肺存在直径11.4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距离胸膜24.8毫米,触诊定位难度极高。手术团队借助系统生成的3D智能导航路径,在AR眼镜的实时引导下,仅用2分钟便避开肋骨及血管完成精准穿刺,释放的“伞形”标记物紧密贴合病灶。术后胸腔镜探查显示,标记物与结节位置偏差小于1毫米,病理诊断为早期肺腺癌,患者术后3天即康复出院。
“传统模式需要医生在CT图像和患者身体间反复比对,现在AR眼镜直接投射导航路径,就像给手术刀装了GPS。”主刀医生王磊表示。闫小龙教授强调,该技术突破三大临床难点:一是消除患者清醒状态下的穿刺恐惧感,二是避免CT室到手术室转运风险,三是彻底解决X射线对医患的辐射损伤。数据显示,应用该技术后,肺结节定位并发症发生率从12%降至2%以下。
作为国产原创的3A(AI-AR-AT)手术解决方案核心设备,JediVision®已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研发企业复拓知达透露,该技术未来将推动胸外科诊疗的智能化升级。业内人士认为,此项突破不仅改写肺结节手术流程,更为肿瘤微创治疗树立数字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