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我连喝水都胖!”这是许多减肥者常发出的无奈感叹。他们明明克制饮食、坚持运动,体重却不降反升。这看似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现象,其实背后藏着身体的复杂规律。西安工会医院内分泌科苏佩合主任为我们科学拆解了“喝水都胖”背后的真相。
代谢异常可能是“元凶”
当人们抱怨“喝水都胖”时,身体或许正发出代谢异常的警报。基础代谢率低迷是常见原因之一,基础代谢就像身体的“待机能耗”,过度节食、长期低热量饮食或肌肉流失,会让身体进入“节能模式”,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此时即便摄入不多,身体也会优先储存能量。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造成影响,甲状腺激素如同身体的“代谢油门”,甲减时身体代谢速度全面放缓,还常伴随水肿,让人误以为是“喝水就胖”。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的胰岛素抵抗、库欣综合征的皮质醇过量等隐匿健康问题,也会增加体重管理难度。
“胖”可能是水肿造成的错觉
有时所谓的“胖”并非脂肪增加,而是水分滞留所致。高盐饮食是常见诱因,盐具有“锁水”作用,高盐饮食后身体为维持渗透压平衡,会滞留更多水分,导致体重暂时上涨。女性生理周期中,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变化会影响水分潴留,经期前体重增加1-4斤多为水分;压力大时分泌的皮质醇也有轻微保水作用。另外,某些降压药、抗炎药、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水肿。
隐形热量在“作祟”
“喝水都胖”往往掩盖了真实的能量摄入。不少饮品暗藏大量添加糖,像奶茶、果汁、含糖咖啡等,一瓶500ml可乐约含210大卡,相当于跑步半小时的消耗量,这些“液体热量”容易被忽视。调味品和零食的热量也不容小觑,沙拉酱、辣椒油等油脂含量高,一小勺就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大卡;办公桌上的饼干、分享的坚果等零食,热量累积起来相当可观。
肠道菌群和心理因素也有影响
肠道菌群被称为代谢的“隐形操盘手”,《科学》杂志研究指出,某些肠道菌群能更高效地从食物中提取能量,若这类菌群占优势,人可能吸收更多热量;菌群失衡还可能引发慢性炎症,促进脂肪储存。心理因素方面,长期压力下的高皮质醇会促进食欲并囤积内脏脂肪;睡眠不足则会打乱食欲调节激素,让人更想吃,还会影响血糖代谢。
破解迷局有方法
要破解“喝水都胖”的迷局,可从多方面入手。记录一周饮食饮品,用APP计算热量,能打破“幻觉”;优先选择天然、少加工食物,保证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充足;减少盐分摄入,用香料等代替部分盐;以白水、淡茶为主要饮品;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学习放松技巧,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体重仍异常增加,且伴有疲劳、怕冷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喝水都胖”的谜底,藏在代谢波动、隐形热量与水分滞留之中。理解这些机制,是摆脱体重焦虑、科学管理体重的起点,在科学指引下,健康体重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