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姬娜 实习生 郗欣蕊 冯冠如)“00后”大学生们,带着相机、三脚架和反光板,走进西安市长安区的黄良新村、留公村等地。7天时间里,他们为3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了500余张照片,记录下这些乡村老人难得一见的正式影像。
大学生义务为300余位老人拍写真
7月18日,“00后”大学生雷琛曼回忆起不久前那场特别的拍摄活动,她觉得这是假期自己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为西安培华学院“为老人免费拍写真”活动的志愿者之一,她和团队在7月5日至12日,走进村庄为300多位老人拍照。
“我们不少同学家在农村,大家在调研时发现,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手机,也很少有机会拍正式照片,更舍不得去照相馆。”雷琛曼说起调研时的发现仍记忆犹新,“甚至有些老人去世时,家人只能从生活照里截图做遗照。”这个令人心酸的发现,成为他们行动的初衷。
拍摄现场安排在村委会、小广场或村民的院子里。老人们得知消息后,有的步行,有的让家人搀扶着赶来。他们带着自认为最体面的衣服,有的还特意穿上马甲,不顾炎热也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学生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摄影专长,为老人留下一张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志愿者们注意到许多老人对天安门怀有特殊情结,他们便运用数字合成技术,将老人们的形象与这些地标建筑融合,圆了他们一生的梦想。
志愿者们还自费购置了几套婚纱和西装。“有些老人年轻时没条件拍婚纱照,我们想给他们补上这个遗憾。”小雷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拍摄现场,一位老人穿上笔挺的西装,老伴则披上了洁白的头纱,两位老人羞涩相视的瞬间被永远定格。
“拍完照片我发了个短视频,好多老伙伴问价钱。”村民郭先生笑着说,“听说是免费的,都很羡慕。”
快门内外的双向感动
这场由学生自发筹备、学校老师协调支持的公益活动,得到了各村村委会的大力配合。村干部们通过微信群、广播和口口相传的方式通知老人,最终有300多位老人报名参与。
志愿者们不仅拍摄照片,还精心修图,把成品装进相框送到每位老人手中。“我一定要把这张照片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一位老奶奶接过相框时激动地说。另一位老爷爷则反复端详着自己的照片喃喃道:“这是我这辈子拍得最好的一张。”
黄良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栋永表示,村里老人多,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照片,更是一份久违的温情。
留公村妇联主席崔王清动情地说:“老人们拍完都急着问什么时候能拿到照片,很多人说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有人专门为他们拍照。”
但收获感动的不仅是老人们。雷琛曼回忆道:“有个老人让我深受触动,他带着塑料袋装了新衣服,等拍完照片后,又立刻换回旧衣服。”
记者看到电子照中,有婚纱照、笑脸照、证件照和全家福等。这些定格的笑容里,有羞涩,有骄傲,更有对生活的热爱。有一组照片中,老人站得笔直,眼神清亮,身后是志愿者们用技术合成的天安门广场——那个他们向往却未曾到达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