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成东丽)7月23日上午,陕西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全球化背景下西北地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大会汇聚了众多文艺界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产业相关人士,共同见证这一艺术盛事,为推动陕西艺术类社科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永锋,十一届省政协常委、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朱恪孝,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王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杨辽,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吕峻涛,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白鹿书院院长邢小利,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张艳茜,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宁颖等嘉宾出席仪式。
王永锋对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希望。王永锋、朱恪孝、王刚、杨辽为研究院揭牌并为获聘专家颁发聘书。仵埂教授获聘为研究院院长,朱恪孝、杨辽、吕峻涛、邢小利、张艳茜获聘为研究院顾问和特邀研究员;宁颖、陈淑玲、耿齐、郑伟斌等34位专家获聘为研究院研究员;张喆获聘为理事长,杨文宗、罗春波获聘为理事;企业代表张成杰、张学宏,西安市新城区文联主席李昕等出席仪式。

杨辽致欢迎辞:感谢大家的到来共同见证陕西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成立。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从兵马俑的雄浑气势到碑林的笔墨留香,从秦腔的高亢激昂到民间工艺的巧夺天工,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基因从未停歇。而今天,陕西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成立,在全国社科领域无疑开启了先河。正是为了将这份传承与创新更好地结合——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开放的服务平台,让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在这里交流碰撞,让优秀的艺术实践智慧为全社会艺术的发展进步出谋划策;我们期待汇聚一群热爱艺术的同仁,汇集他们的智慧,服务陕西艺术生态发展、促进文化自信建设;我们更渴望以“大观”的视野,既扎根本土文化,又放眼时代潮流,让陕西艺术生态发展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王刚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在西安音乐学院共同见证了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成立,共话未来的愿景。对于西安音乐学院这样一所有着76年办学历史的音乐类院校是一件幸事。在这里我代表西安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专家领导问好,向大观艺术研究院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
他还特别介绍了作为文艺评论家、散文家的仵埂教授,是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哲学、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不光在陕西文艺评论界是卓有建树且才华横溢的著名学者,更是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人文研究领域,长期受大家尊敬的一位大先生。此次,陕西社科界成立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让仵埂老师来牵头,非常合适。
大观这个词,让人直感到的是蔚为大观,当然还有“涤除玄鉴”方为大观这样的意思,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成立,对于西安音乐学院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借鉴,不光是给各不同门类艺术学者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西安音乐学院包括人文学院在内的所有音乐艺术家、舞蹈艺术家,来向各位专家取经学习、增进对艺术审美体验与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接下来,希望能够以大观、远观、玄鉴的姿态去透析这个时代特有的艺术生态、艺术现象,共同营造属于地域文脉传承的艺术大观现象。

研究院院长仵埂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筹备历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筹备,陕西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得以顺利成立。其旨在整合优质艺术资源,搭建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与研究的综合服务平台,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推动艺术科研创新,助力陕西文艺事业生态性繁荣发展。







活动现场,多位艺术界权威人士发表了精彩致辞。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强调研究院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领域的优势,挖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创作与研究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为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同时,鼓励研究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艺术机构、艺术家的互动,推动成果转化,提升陕西艺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

研究院理事长张喆就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研究院将围绕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为艺术教育生态性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文艺两新人才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为艺术类社科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陕西大观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成立,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科研平台,也将对陕西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研究院定能不负众望,为陕西社科领域艺术事业增添绚丽色彩,书写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