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泾渭同心 “志”行高远:高陵志愿服务品牌绽放文明之光

泾渭同心 “志”行高远:高陵志愿服务品牌绽放文明之光

2025-07-25 21:07:22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冯冠如 郗欣蕊)泾渭河畔,一抹抹“志愿红”如星火汇聚;街头巷尾,一场场“奉献热”似春潮涌动。记者7月25日从高陵区委社会工作部获悉,自今年3月发布“泾渭同心 ‘志’行高远”志愿服务品牌以来,高陵区建机制、优服务、强内涵,不断探索志愿力量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全力打造机制长效化、服务精准化、参与全民化的地方志愿服务品牌。  

“同心”聚合力 织密全域志愿网络

以“同心”为根基,汇聚多方力量,构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组织体系。

部门联动“搭骨架”。制定并推行《高陵区2025年创建“泾渭同心 ‘志’行高远”志愿服务品牌实施方案》,持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机制,横向统筹协调民政、教育、公安、卫生等多个部门力量,纵向联通街道、社区(村),形成“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部门联动配合、街道协调落实”的工作格局,破解了以往“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难题。

创新载体“丰肌理”。印发“一月一主题”志愿活动实施方案,各街道、部门根据不同月度主题,结合辖区实际、职责职能和行业领域特点多元化开展服务,上半年累计开展志愿活动220余场。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三级服务站,形成群众步行15分钟可达范围为服务半径、覆盖全需求领域的志愿服务网络。

建强队伍“通血脉”。加强与校企院所等多方合作,动员社会各界踊跃加入志愿服务团队。该区妇联与团区委构建“巾帼+青年”双轮驱动志愿服务模式,吸引超400名志愿者踊跃参与;各社区志愿服务站搭建“便民微平台”12个,用心用情筑牢服务根基;新就业群体化身“流动志愿者”,500余名骑手在配送中当好宣传员、监督员;“小小志愿者”百余名师生绘制80余幅护鸟主题作品,发放珍爱野生动物倡议书2000多份;离退休老人组建起54支“银龄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社区温度……不同的身份,同样的目标,“同心”为基层治理注入磅礴力量。

“志行”暖民心 精准服务浸润万家

以“志行”为担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证服务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推动志愿服务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聚焦一个阵地。制定印发《“以社区为主阵地、提升志愿服务效能”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路径,搭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结对模式,各社区志愿者化身“矛盾调解员”“交通劝导员”“文明监督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意见征集、环境整治、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让治理效能在志愿行动中不断彰显。

锚定两个群体。针对“一老一少”等特殊群体,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定期开展爱老助老、课业辅导、爱心捐赠、心理慰藉等服务。崇皇街道泾欣园社区实施“AI赋能银龄生活 科技点亮幸福晚年”项目,举办老年人AI应用课程。泾渭街道红崖头社区开展“留份爱心 益童成长”志愿活动,为留守儿童赠送爱心物资、举办文艺表演,传递社会关怀。

链接多种资源。引入企业、商超、医院等爱心资源,搭建志愿资源对接平台,推动“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精准匹配。高陵区医院、区中医院、各街道卫生院及民办医院等20余家医院为居民提供义诊活动40余场,30余家商户为志愿服务积分提供兑换福利,多股社会力量变为志愿服务的“源头活水”。大力引导社工、医生、教师、律师等专业力量下沉社区,邀请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学者定期为志愿者授课,全方位提升志愿服务能级。

“高远”向未来 志愿精神生生不息

以“高远”为目标,让志愿服务由“活动式”向“常态化”,让志愿精神融入城市精神文明血脉。

培育本土特色项目。“文脉守护队”联动非遗传承人开展文物保护、民俗挖掘,“河小清”志愿队定期清理河道、监测水质、开展生态宣讲,“青春文明先锋队”在泾渭分明等区域为游客做好服务,让本土故事通过志愿讲解广泛流传。

优化志愿激励机制。健全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在数10个社区为志愿者兑换生活用品、爱心商户优惠券、体检等福利,累计兑换时长9000小时。泾渭观澜社区创新搭建“绿色邻里”志愿者线上积分兑换平台,志愿者通过开展社区绿植养护、栽种等志愿活动,在积分商城内兑换盆栽、种子、园艺工具等,良性循环打造绿色社区。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志愿知识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每年开展“最美志愿者”“优秀志愿项目”评选活动,通过短视频、事迹展播等方式宣传榜样事迹、展示工作成果、讲好志愿故事,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如今,高陵区共有5.7万名志愿者、247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超过98万小时,惠及居民4万余人次,“志愿红”已成为高陵最亮丽的文明底色。

(编辑:范丽娜)

(责编:李宗华)